原标题: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
同富裕的基本涵义是富裕与共享
图/图虫创意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
文/李实
发于2021.8.30总第1010期《中国新闻周刊》
上世纪80~90年代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到中国未来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再次研究和讨论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共同富裕现已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误解。何为共同富裕?
首先,共同富裕不等于均等富裕,更不是均贫富。一些人理解共富=均富,显然是错误的。共同富裕是承认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承认不同程度的富裕。到了共同富裕社会,所有人都过上了富裕幸福生活,有的人生活水平是一般的富裕,有的人会很富裕。对未来共同富裕社会的这一构想决定着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绝不能走“平均主义分配”的老路,更不能走“劫富济贫”的邪路。最近中央强调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性,把它纳入到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的框架中,引起了一些人不必要的忧虑。第三次分配的积极作用主要靠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富人的公益精神和慈善心。换句话说,慈善一定是自愿的、主动的,而不是逼迫的、被动的。
其次,中国为何现在推进共同富裕?我认为现在提出共同富裕这一中长期目标是基于中国实际的发展状况。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提出了一些中长期的整体发展目标,如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说,共同富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一部分,更是老百姓所想所盼。中国当前面临着发展的不平衡等难题,主要体现为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这三大差距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从现在起推进共同富裕正当其时。
第三,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进程,必须戒骄戒躁,切忌急于求成。共同富裕的基本涵义是富裕与共享,这些都是有标准的。相对于全球的富裕标准,中国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并不高,我们的许多人均指标只是略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离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提高富裕程度方面,一些预测表明,假定未来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高增速,中国人均GDP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也还需30年甚至更长时间。提高共享程度方面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都是历史遗留的长期问题,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缩小三大差距牵涉不同利益群体和部门,更增加了解决难度。7月浙江省出台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特别强调:“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推进共同富裕。
第四,推进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于使低收入群体成为富裕人群。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的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出来。据北师大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从90年代起中国相对贫困发生率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到2018年已接近20%。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相对贫困人群或困难群体尤其需要关注。他们不仅收入少,也少有财产和人力资本,缺少发展和创收能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一方面在二次分配中政府需给他们更多转移支付,使其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在三次分配中应让他们成为真正受益人群。
值班编辑:肖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