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乾隆御笔亲题的四百年品牌不香了
在登陆资本市场前的临门一脚,“刀剪第一股”张小泉陷入募资大幅缩水的窘境。
8月25日晚,张小泉披露网上中签结果,共3.39万个号码“中奖”,中签率0.016%。按照计划,张小泉本次IPO拟发行3900万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4.55亿元,将用于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但以6.9元/股的最终发行价计算,实际募资额只有2.69亿元,与预计募资金额相比较,缩水达41%。
这家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如何才能在智能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张”非彼“张”
在老字号品牌的背后,通常会有一个家族;但由于历史原因,历经公私合营、多次改制及增资转让,踏上IPO之路的张小泉,已经与创立这个品牌的张氏家族渐行渐远。
据张小泉官网介绍,张小泉品牌起源于安徽黟县匠人张思佳在明朝万历年间开设的剪刀店铺“张大隆”,后来,张思佳举家迁往杭州,其打制的剪刀因工艺精湛、样式精美、经久耐用而远近闻名。崇祯元年(1628年),张小泉从父亲手中接管了店务,为避免冒牌,将“张大隆”改成自己的名字“张小泉”。
张小泉过世后,其传人张近高在“张小泉”三字下面添加了“近记”两个字,以示正宗嫡传。又过了一个多世纪,清朝乾隆皇帝责成浙江专为朝廷采办贡品的织造衙门进贡“张小泉近记”剪刀为宫中用剪,并亲提了“张小泉”三个字,赐予张小泉近记剪刀铺。
新中国成立后,张小泉由家族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业化生产,成立了国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并迅速成为我国刀剪行业的领军企业。20世纪90年代,当各个行业因民营资本的进驻焕发出新的活力,张小泉却没有及时改变生产经营模式,直到新千年来临之际,才毅然转制,迈出了国有企业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有限责任公司转变的关键一步;这个过程中,甚至出现杭州、上海两个张小泉品牌并存的局面。
2007年,以经营建材起家的张国标通过富春控股集团,以7666万元现金出资控股杭州张小泉,占比51%;2014年,富春控股集团又获得上海张小泉控股权,两个张小泉才得以合二为一。
至此,张小泉虽然恢复姓“张”,但已经跟守护它近四个世纪的张小泉家族没有了太大关系。
智能制造取代“良钢精作”
一直以来,由于恪守良钢精作的古训,张小泉保持了长达数百年的品牌声誉。
在传统制作工艺中,一把普通的剪刀,要经历试钢、试铁、拔坯、开槽敲断、打钢等72道工序;但在智能化时代,通过使用工业机器人来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产能,几乎是老字号制造业的统一诉求。张小泉也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意向书中坦言,募集资金的大部分将用于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的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坐落于被称为“刀剪之都”的广东省阳江市,主要建设高档刀剪的生产车间、仓库、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综合办公楼及配套员工宿舍。在生产线上,引入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自动化数控设备;在供应链中心打造智能立体化无人仓库,实现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码垛运输,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真正的“智造”。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取消了车间的概念,是张小泉单体建筑最大的一体化剪刀工厂。
实际上,张小泉在2020年就启动刀剪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引入珞石机器人机械臂,有效解决了传统制作工艺手艺人稀缺,且人工成本高昂的问题。其AutoGen智能视觉规划系统,不但可以自动规划机器人打磨路径及力度,确保开刃后刃口成形的一致性;还可兼容多种不同型号的刀具打磨开刃,换产时操作简单无需人工示教编程,在降低技术门槛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
但是,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的张小泉,却让人们对“老字号”的品牌价值产生了疑虑。
依赖代工的隐忧
在张小泉募资规模大幅缩水的背后,是自身经营的内忧外患。其中最大的问题来自代工。
张小泉的生产模式分为自主生产和OEM代工两种,并且OEM产量高于自主生产。2017-2020年上半年,张小泉OEM模式生产产品分别是1849.35万件、3039.22万件、2980.78万件及1746.24万件,相当于同期产品总生产量的68.48%、76.51%、75.16%及77.69%。
由于OEM供应商数量较多,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甚至提出质疑,要求张小泉说明保障OEM产品质量和防止技术泄密的主要措施。
过度依赖代工生产,也导致了张小泉在高端产品层面的有心无力。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公司主要产品平均单价分别为11.81元、12.55元、12.88元,单价较低。
剪具方面,张小泉天猫旗舰店在剪具类店铺中位居第一名,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但2020年产品销售均价仅为5.63元;刀具方面也很难卖出满意的价格,虽然一度推出单价超过1000元的大马士革刀具产品,但总体不到刀具类产品产量的1%。
张小泉在招股书中坦言:“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国产高端产品不足的问题,高端市场几乎被进口品牌所占据。发行人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在高端产品开拓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
此外,张小泉虽然在国内拥有一定的市场,但主要集中在以江浙为主的华东地区,其他地区市场份额并没有明显优势;同时,不但要在低端层面面临低价低质、假冒产品的竞争;中高端产品也面临苏泊尔、爱仕达、十八子、双立人等知名品牌的挤压。
可见,借助IPO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对张小泉来说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