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态环境部吴险峰:“十三五”期间提前淘汰车辆1400万辆,国5和国6车辆占比目前已提升至45%
我国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比20年前增加超过15倍,但汽车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与2000年基本持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左茂轩 报道 “近年来,在汽车行业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油、路、车统筹,新老机动车并重,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管理体系,取得了积极的进展。”9月4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在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大会上表示。
2021年7月份重型车国6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全面实施,短短20年的时间,我国汽车标准从无到有,并快速跟上全球的第一梯队水平,与国1排放相比,单车污染物排放量下降90%以上,标准提升有力促进了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吴险峰介绍,通过出台政策,推进高排放车辆提前淘汰,“十三五”期间提前淘汰车辆1400万辆,国5和国6车辆占比从2015年不足2%,提升到目前的45%左右。高排放老旧车辆淘汰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为内燃机发展打开巨大的空间。
同时,“十三五”期间,车用油品质量快速提升,硫含量低于十个ppm,全面实现了车用燃料的低硫化。
此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效果明显,2017年提出运输结构调整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三年行动计划下,全国铁路货运量提升明显,彻底扭转了8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的趋势,全国港口集装箱铁路联运量年均增长20%以上。汽车行业也积极响应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整车铁路发运量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部也在积极推动钢铁、电力等行业的运输清洁化,不少涉及大宗货物运输企业积极采购国6新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动各地在公交、轻型物流、港口民航领域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从2015年20%,提升到现在60%以上。
在现代化监管体系领域,新车方面,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中国新车环境制度补上最重要一环,将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延伸到使用环节,真正实现了全链条的闭环管理。在用车方面,通过公安处罚、交通维修等举措,全国建成遥感监测设备和黑烟检查设备,基本消减了冒黑烟情况,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机动车自动化监管平台和大数据监管逐步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环保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汽车产业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水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喷涂得到广泛应用,喷涂工艺实现密闭化。RTO高效工艺在整车安装比例高,治理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涂装行业。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机动车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比20年前增加超过15倍左右,但我国汽车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与2000年基本持平。”吴险峰表示。
下一步,“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积极推动汽车行业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第一,优化和调整车队清洁化水平,加强煤炭、石油、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以铁路、水路、管道为主,短路采用新能源车辆的运输格局,推进多式联运,推动新能源车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应用。
第二,强化监管要求,严格实施国6标准。因设计生产缺陷和耐久性要求召回,大力推进老旧机动车提前更新淘汰。积极推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第三,加强汽车行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减污降碳,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加强整车制造、汽修全链条、选生命周期的减污降碳,合力推动行业业态,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优化涂装工艺,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VOC治理全过程、全环节的精细化管控,发挥行业自律,开展VOC和二氧化碳自主减排。
此外,“十四五”在强化油路车统筹监管过程中,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加强与行业的研究合作,助力国内法规标准科学升级的同时,深度参与机动车全球统一技术法规研究,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全面提升我国机动车排放国际影响,带动机动车内燃机、零部件、测试设备等相关环保产业走出去,实现环境要求倒逼产业优化发展的作用,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左茂轩 编辑:张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