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候鸟扎堆觅食啥样?13万只鸟咋数?跟着总台记者一起去观鸟→

时间:2021-10-10 19:48:05 |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候鸟扎堆觅食啥样?13万只鸟咋数?跟着总台记者一起去观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

明天(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将在昆明召开。中国馆主题展区将展出江苏盐城黄海湿地保护管理案例,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这片湿地是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径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季,30多万只候鸟正陆续抵达盐城黄海湿地,而其中有一种鸟特别受科研人员关注,它的名字叫 “勺嘴鹬”,全球只有600多只,属于极危候鸟。每年它们飞来的时候,科研人员都会苦苦寻找它们,做观察研究,探寻更好的保护方案。

候鸟都吃些啥?镜头记录众鸟“吃相”

江苏盐城的黄海湿地,是勺嘴鹬等候鸟长途飞行过程中的“中转站”“加油站”。鸟儿们来到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吃”,只有吃得饱饱的,营养跟上去,才有体力继续长途迁徙。在寻找“小勺子”的同时,记者也记录下了各种候鸟的精彩“吃相”↓

研究勺嘴鹬食谱 保护自然精灵

江苏省盐城市条子泥湿地现在成了研究勺嘴鹬的科学宝库。几年前,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来到这里,长期驻点科研,从去年开始,他们开启了一项新的课题——研究勺嘴鹬的食谱。

北京女孩杨洪燕是首批来这里的特聘研究员,是团队里的“女汉子”,师弟师妹们由她领头,做野外采样她总是冲在前头,她也堪称“气氛组”。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杨洪燕:我属鸟的,我叫洪燕嘛,洪是洪水的洪,小燕子的燕,我就是水鸟,我觉得可能像燕子,叽叽喳喳但又挺温柔,看似柔弱但是可以迁徙很远很远。

在东台条子泥滩涂,研究团队共定位了200个采样点,春秋两季要完成两轮采样,经过至少五天的采样,才能积累大量数据。

勺嘴鹬在退潮后的滩涂觅食,底栖动物是它们的潜在食物。然而很多的底栖动物肉眼很难观察,科研人员必须借助采样装备来收集。这个30厘米见方的铁筛子,孔径只有1毫米。

采样回来的样品要进行分析,这项工作由陆修远完成,他同样来自北京,被这片滩涂所吸引。这个十一假期,他留在实验室度过。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硕士研究生陆修远:要把相同的一些小蛤搁在一起,目测大概小的有2毫米左右,长的有4毫米吧,这一堆就是一个种类。

样本经过分拣之后,小陆还要认真记录好每一个个体的种类、数量、大小,随后,还要进行专门的成分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硕士研究生 陆修远:其实感觉在翻拣的过程当中就是一个探宝寻宝过程,记录最多的一个点总共有610还是620多个小蛤,每一个蛤都需要量长度,先分好种类,当时那一个点做了可能有半天多吧。

研究勺嘴鹬的食谱,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而滩涂采样分析还只是开始的开始。

固定高潮位栖息地迎来候鸟栖息高峰

这两天,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处于大潮期,涨潮时,更多的候鸟从滩涂飞到了一片万亩固定高潮位栖息地,为了弄清楚候鸟种群的数量,科研人员将在这儿干一件重要的工作:数鸟。

今天这边正好赶上大潮,原本是停满候鸟的滩涂,已经完全被潮水淹没,现在这些鸟儿,只能栖息在周边1万亩的固定高潮位栖息地了。

画面上稍高一点的鸟是东方白鹳,稍矮一点的是白鹈鹕,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现在是秋季鸟类迁徙期,又赶上大潮,正是数鸟的黄金窗口期,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这支科研团队正在抓紧时间数鸟。他们用单筒望远镜进行观察,手上也摁着计数器,数以万计的鸟如何数清呢?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博士后 贾亦飞: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分组,然后再分种,最后把它加一块。去年我们调查大概是10万只的鸟,今年我们数过一遍是13万只鸟,说明今年鸟的数量比去年要多了3万只。可以说我们这边保护跟管理的一些措施已经有效了。

不止这两片栖息地,整个东台条子泥鸟类的数量也在增加,应该说这和对鸟类的保护举措是分不开的。

这两天记者多次拍摄到勺嘴鹬,每次它们都是在滩涂上觅食,小家伙们拼命地去吃,为自己的下一趟旅行拼命地去积攒能量。勺嘴鹬的羽毛从六七月份的棕红色变成了现在的灰白色,他们已经换上了冬装,做好了进一步南迁准备。祝福这些小家伙一路平安,明年再见!

(编辑 赵羽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