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上海昊海生科总经理吴剑英:带领亏损企业实现市值百亿,剑指“中国的强生”|百年初心奋斗者

时间:2021-10-11 08:48:27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上海昊海生科总经理吴剑英:带领亏损企业实现市值百亿,剑指“中国的强生”|百年初心奋斗者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右)。摄影:高雨

今年57岁的吴剑英,是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下海创业前,吴剑英是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一名军医,帮助更多病患一直是他的初心。他自己也没有想到,14年里能一路带领企业扭亏为盈、上市敲钟,把一家亏损企业打造成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

如今再提及目标,他的回答是:带领企业成为“中国的强生”、“中国的艾尔建”。

(一)

吴剑英的微信名是“吴医生”。

他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作为一名临床医学硕士,吴剑英曾在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担任普外科医生十余年。

“要做普外科,一定要做肝移植。”吴剑英回忆。他曾参与治疗的我国首例儿童肝移植不但成为国内肝移植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之后还成功生育了一个孩子。

但是,身居医疗诊治一线,在与病人和家属面对面的接触中,吴剑英与同事们目睹了太多无奈。那时,由于技术壁垒等因素,国内许多生物医用材料长期被国外产品所垄断,深受“卡脖子”之苦。单就眼科中的人工晶状体产品,就可见一斑。

人工晶状体是指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只有通过它,白内障患者才能看清周围景物。一片进口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就要卖15000-30000元。高昂的进口品牌价格限制了国内诸多患者的手术实施意愿。

当时,国内中高端及高端人工晶状体产品市场极大程度地依赖于进口品牌,国产人工晶状体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且研发投入小、研发基础薄弱,技术远落后于国外品牌。与此同时,进口品牌的垄断也导致同样型号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价格远高于国外市场。

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上海,下海创业之风盛行。1999年,一番抉择后,当时35岁的他做出了令不少同事诧异的决定:丢掉“铁饭碗”,下海创业。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就怕不敢出发,不敢坚持走下去。”吴剑英说。刚下海的8年期间,他从人人尊敬的三甲医院大外科医生,变成了推广产品的医药代表、医药公司产品经理、投资人和企业管理人。在从未涉足的领域中,吴剑英摸爬滚打,逐渐在市场浪潮中摸清了门路,也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受访者供图受访者供图

(二)

2007年7月1日,吴剑英在卖了两套房之后,正式加入昊海生科。

创业伊始,吴剑英把目光放到了并购整合多家濒临破产的生物医药企业上。那一年,他和团队分别完成了华源生命松江生物药厂、上海建华以及上海其胜的并购,三家都是以研发、生产并销售医用透明质酸钠的老牌企业,原是竞争对手的企业走进了一个家门,组成了今日昊海生科的雏形。

“松江生物药厂当时快破产,只有50亩地,几个药的注册过期了,但是有两个产品我觉得卖不好实在太可惜。当时决定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吴剑英回忆,“三个厂都不大,怎么发展?我们就整合产品线,首先明确了产品的发展方向。”

这两个产品后来成为了昊海生科的“法宝”,即医用透明质酸钠和外用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吴剑英看来,药厂能生产透明质酸钠,却不善于销售,而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全球市场都面临着生产成本高、无法量产的问题。

因此,吴剑英从销售入手,挨家医院谈合作,打开了销路。第二年,公司便扭亏为盈。“第二年营利就达到2500万元,第三年3100万,第四年5500万,第五年8200万。”至今他还记得财务报表中的数据。

2015年,昊海生科在香港上市。之后,为了打破中高端到高端人工晶状体产品进口垄断,吴剑英与团队通过一系列境内外并购,实现了该行业从原料制备、光学设计、创新工艺研发到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布局,并通过品牌整合提高了中国人工晶状体产业集中度。

2019年,昊海生科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首家“H+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2020年,昊海生科旗下人工晶状体销量达到约100万片,占据整个中国市场约30%份额,成为全球第七大人工晶体生产商。

“买了大闸蟹,就要买醋和配菜,螃蟹吃不完,那就要买个冰箱保鲜。”吴剑英又把目光瞄向了产业链的配套,“上下游的配套,以及产品组合的协同,这样才能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价值链的升值”。

凭借着扎实的临床外科专业功底、多年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十多年来,吴剑英带领昊海生科通过并购收购业内多家优质企业,在对公司产品线进行专业化的产品建设和推广中,形成了眼科、医美、骨科和外科四大细分医疗领域丰富的产品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受访者供图受访者供图

(三)

生物医药是上海“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出炉,昊海生科的财务表现依旧优秀。

2021年上半年,昊海生科实现营业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71.63%;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739.25%;旗下眼科、医美、骨科和外科四大板块业绩均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医美板块营收增长率达136.39%。

作为一名从临床医生成功转型而来的企业家,吴剑英有着“临床引领科研”的产品建设理念,希望打破临床医学与药物研究的传统分隔,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实现了临床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昊海生科旗下人表皮生长因子产品(rhEGF)是基因工程技术产品,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相关科技领域曾诞生了两个诺贝尔奖。洞察到人表皮生长因子产品背后所蕴含的巨大临床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2007年创立昊海生科伊始,吴剑英就引进了该产品的中国原研团队——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甘人宝教授技术团队。即便在当时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吴剑英也坚定重新投建这个“国家一类新药”产品的生产车间,推动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经过十多年的坚持不懈,该产品于2017年列入国家乙类医保目录,2020年其销售额近一个亿。

相似的案例,还有昊海生科旗下外科止血产品猪纤维蛋白粘合剂的研发。吴剑英率领团队对该产品进行了超过十年的连续投资,亲自在一线钻研活猪采血技术,并成功取得专利,推动了其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该产品于今年3月成功获批。

受访者供图受访者供图

“做企业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每一个新产品的研发过程都是十分漫长的。”细数产品创新过程,吴剑英表示,昊海的每个创新项目从研发到量产,都经历了不少于5年的时间。

2020年,昊海生科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19年度约7.28%增长到了2020年度约9.55%。目前,昊海生科产品及技术累计获得各项专利203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270名研发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19.65%。

对于未来,吴剑英表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昊海发展成为市值过千亿的中国生物材料领域领军企业,成为“中国的强生”、“中国的艾尔建”。

工作至今,他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1点睡觉,从来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即使生病也要上班。每天更新的经营报表,他必须过一遍,看看每个事业部当天发货量如何,营收多少。

“国际化是我们的手段,产业链建设是我们的方法,成为国际领先的公司还要努力才行。”吴剑英说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