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一停一开”推动“双减”稳落地 来源:海口日报
自“双减”工作启动以来,海口通过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强化五项管理等举措,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助推素质教育转型升级。
随着一批无证无照办学机构的相继关停,以及全市118所应开设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实现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海口学校阵地逐渐强化。如今,学生作业更高效、课后服务选择更多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减轻。
128家校外培训机构停止办学
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是海口推动“双减”实施、优化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
今年9月12日以来,由教育部门牵头,多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共检查校外培训机构1190家次。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共578所,其中学科类327家,在办机构229所,停止办学98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51家,在办186所,停止办学65所。各区共排查出有照无证校外培训机构255所,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128所。根据要求,有照无证校外培训机构须限期整改,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已被责令停办。
海口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常态化监管和持续整治的高压态势,并强化社会监管力量,使监管全面渗透。“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查处工作,将被纳入区和镇(街)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结合社区综合治理功能开展区域巡查执法,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按要求规范课程内容、授课时间和收退费规则。“学员报名未开课的,我们可以无条件全额退费,已开课的实缴实退。”某全国连锁教育机构海口分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收费和退费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保证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18所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在“双减”过程中,海口学校阵地逐渐强化,各类课后服务日益丰富。我市应开展课后服务的118所学校全部开展了校内课后服务,推动打造“一校多品”体育课程特色,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我市校内课后服务参加学生共17.8万人,学生参与率达到83.1%。
走进海南华侨中学,田径、帆板、韵律操等9门校本课程,结合校内各类体育赛事,吸引体育特长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中的体育特色活动。学生可在课后服务中参与体育锻炼,享受运动乐趣。
除了音、体、美类别,我市校内课后服务还注重“人工智能”和“传统文化”的培养。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海口市长彤学校等结合计算机相关课程,为学生增设编程课,获得家长好评。小学生通过编程初识“人工智能”,培养创新思维。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武术、琼山椰博小学的刺绣等课程,让孩子感受中华文化特色。
我市还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参与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政策。采取“政府补助、家长分担”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保障经费。市财政按照每校(校区)每年不少于15万元的标准补贴。家长承担部分劳务报酬成本。
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向社会公开遴选体育、艺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回归校园。
207所学校实现“作业公示”
“双减”工作启动以来,海口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并强化学生课后作业管理,通过推广“作业公示”等要求,保障学生休息时间。截至目前,207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
此外,我市还在义务教育学校推行《作业设计与案例指引》,开展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探索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有效作业等实施途径,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中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的作用。
“我们开学前已经启动作业管理工作,将作业设计、作业质量等内容纳入教研。”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教研室主任叶华荣介绍,为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秋季学期开学后,各班级作业按要求进行公示,并接受教研组的检查。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见效,海口系列举措仍在持续发力。海口市教育局表示,将继续加强对各校学生上学时间的监管,对住校生就寝时间抽查督促,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督查,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