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通胀:剪刀差下的价格拉锯战?

时间:2021-11-01 20:46:09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通胀:剪刀差下的价格拉锯战?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以来,我国商品价格变化明显,世界经济回到上世纪70年代滞涨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在上游原材料的驱动下一路高歌,到三季度,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剪刀差达到了1996年以来的最高点。这像极了两大高手的对决。工业品出厂价格攻势迅猛,消费者价格指数稳固防守,巍然不动。这场矛盾之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大获全胜,带动消费者价格指数飙升,还是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压制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偃旗息鼓?2022年,我们终将面临全面通胀的滔天洪水吗?

工业品出厂价格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两个部分,主要反映了工业生产情况。今年我国工业生产实现了超额修复。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以2019年为基数,两年平均增长6.4%。6.4%的增速比2019年同期加快了0.8个百分点,回到了2017、2018年的状态,可以说工业生产态势喜人。

在工业生产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保持较高增速,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8%。与此同时,海运对集装箱的需求,拉动了金属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5.5%;化工、电气机械、通用设备行业,同样都增长超过20%,成为目前工业超常修复的主要力量。这些行业都是原材料和能源密集型的,强大的需求拉动奠定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基础。

从生产资料的供给端看,疫情以来,大宗商品受到全球供应链紧张和工人复工复产热情较低的影响,上游产业恢复受到限制。有色金属等全球供应链受到智利等国生产间断的影响,供给量不稳定。受到疫情影响,罢工等情况增加,生产更是受到制约。

与此同时,化工品突破原有的周期逻辑,进一步带动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抬升。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绿色发电和新能源汽车打开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从化石能源向新材料密集型的转变。例如,汽车从一箱油转变为一车电池,对化工新材料产生了很强支撑。化工从强周期性行业逐渐转变为具有一定成长性的行业。由于供给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一段时间内部分化工原料会处在相对高位。

总之,工业和经济转型带来巨大需求,供给短期难以跟上,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工业品出厂价格一路上扬,这些因素在未来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面对供需两端带来的上游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消费者价格的抵抗力量首先是来自猪肉在内的食品价格。由于食品烟酒在CPI中比例较大,食品价格下降抵消了CPI上涨压力。在这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在于猪肉价格,前三季度价格下降了28%,带动畜肉价格下降15.4%。那是不是拿掉猪就都是通胀?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在9月份同比上涨1.2%,涨幅与上月相同。这个涨幅相较2019年之前的核心CPI涨幅还处在较低阶段,并没有开始发力。

这意味着消费者价格的另一个抵抗力量是价格传导不畅,上游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并不能轻易传导到下游。这个现象从2014年以来一直非常显著。

近年来,不论工业品出厂价格在低位还是在高位,消费者价格都基本平稳。这种传导不畅现象,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近年来下游消费动能不充分,企业没有能力随意涨价。

随着假日经济动能逐渐消失,网络电商引流成本逐渐抬升,影视代表的文化产业遭遇流媒体等新形式冲击,传统消费动能在逐渐下降。目前,中产阶层是撑起中国消费的主力。在疫情以来,中等收入群体受到很大冲击,在车贷、房贷等刚性支出的压力下,消费动能下行,抑制了消费者价格的上涨。

其次,中游企业没有出清,僵尸企业不时从潜伏状态中走出,增加生产,压低了价格。

伴随着2016年去产能,上游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出清,供需平衡,提升了价格。下游行业竞争激烈,也导致企业出清较为充分。但是,位于产业链中间的行业,由于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了大量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平日潜伏,等价格上涨突然组织生产,提高了行业供给,压低了价格,也延缓了上游价格向下游价格的传导。

有这两股势力,消费者价格能够抵挡住上游的价格攻势吗?可能还不够。这次的情况与2014年以来的传导不畅有较大区别。此次是最基础的能源价格处在高位,这将通过推动生产、流通和消费成本,全面提升价格。能源价格未来将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全球能源价格将在一段时间内都保持高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走向碳中和的过程中,煤炭使用必然受到限制。但是,过去10年全球经济低增长导致能源投资持续下行,替代能源在全球投入还不充分。同时目前的风力、水电等绿色能源供给还不稳定,储能方案成本较高,这就导致了全球能源供给会存在着一个转型期,部分程度上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石油供给全面受限。

基于此,综合判断明年国际油价将会处在高位,持续对于生产、交通、居住等成本产生冲击。当前我国的电力问题就是这个国际大趋势中的一部分。未来电力紧张会逐渐转换为能源成本高位运行,对于未来宏观经济产生一定冲击。

因此,由于存在制约价格上涨的因素,消费者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之间将有一段时期的拉锯战。目前来看,由于能源价格的参战,这场拉锯战的天平正向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端倾斜。考虑到当前猪肉价格和传导不畅问题,消费者价格将会缓慢上升。明年三季度后,随着猪肉价格慢慢触底反弹,价格上涨的力量将会更强。总体看,2022年通货膨胀压力将会更大。如果能源转型能够顺利完成,总体的价格冲击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如果遇到极端天气等意外因素,价格压力将会更大。

因此,在平稳有序进行能源改革的同时,未来更为迫切地需要做好供给侧降成本。例如,财政政策上进一步做好结构性减税,特别是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减税能够可持续、并有效直达企业。同时在货币政策上考虑进行降准,释放低成本的准备金替代高成本的公开市场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物流体系改革,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于泽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出版有《理性非注意、粘性信息和最优货币政策》《非平衡增长中的金融、价格和产业结构》等著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