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媒关注:中国誓言深入打好治污攻坚战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1月9日报道 据路透社北京11月7日报道,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
新华社7日援引意见并指出,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实施更加严格的车用汽油质量标准。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意见称,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此外,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序扩大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并纳入全国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大力推进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作。
意见还称,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电厂。坚持“增气减煤”同步,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重点区域的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有序扩大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稳步提升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水平。
另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1月7日报道,新冠疫情之后,中国的工业生产增加,在9月至10月之间引发了多个省份的缺电。
报道称,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国家发改委下令增加煤炭产量。煤炭是中国能源篮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家电力的主要来源。
当前的形势凸显了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所面临的困境:对煤炭的依赖。此外,中国仍需继续发展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仍远低于最繁荣国家的经济,同时履行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特里维尤姆中国公司专家认为,中国完全致力于实现其目标,但会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朝着这些目标前进。北京希望脱碳进程不会损害能源安全——这是其国家安全的一部分——或破坏关键市场的稳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不会看到一个激进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用非化石燃料替代化石燃料的过程。中国不会为了脱碳而牺牲能源安全,也不会为了能源安全而牺牲脱碳。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7日刊文称,不要那么快就去质疑中国的气候变化承诺。
文章称,在格拉斯哥全球气候峰会开幕之前,环保倡导人士就急着指责中国看似乏善可陈的“新”气候承诺,说这预示着这次峰会注定失败。但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场气候危机之中,每个国家都应该对此负责。
文章称,能源专家把中国从矿物燃料经济的转变——中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这一转变——比作一艘巨轮的转向:它必须克服巨大的惯性才能向另一个方向产生足够的动量。而中国这艘巨轮仍在转向。
文章还称,自从北京十多年前开始认真应对气候排放问题以来,它就在慢慢地脱离煤炭。对中国此前的指令深入解读后就会发现,中国还把这场危机作为加快向绿色经济转型,以更好地应对能源需求高峰和实现能源安全的理由。
文章指出,北京已经实现或接近实现它设定的每一个主要能源和环境目标。
文章称,重要的是给这艘巨轮一些时间去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