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钓具之乡”河北固安的“渔”经济:不转灶台赚“渔”获
中新社河北廊坊12月11日电 题:“中国钓具之乡”河北固安的“渔”经济:不转灶台赚“渔”获
作者 宋敏涛 王洋洋
“这批钓鱼专用手套是印度尼西亚客户下的订单,两天后将通过海运发走。”10日,在河北京南·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河北远航渔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芳指着一批正在加工的渔具产品说道。她的身后,伴着数十台缝纫机声,女工们正在娴熟地缝制订单产品。
“车间实行计件工资,每月能挣4000多元(人民币,下同),一年下来超5万元。”34岁的辛颖一边忙着缝制钓鱼手套,一边算着经济收入。入职3年的辛颖,对“公司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这一点尤其满意。
作为中国渔具生产集散地之一,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素有“中国钓具之乡”美誉。目前,该县从事渔具及配套产品生产的企业达900多家,规模企业近200家,产品涵盖60大类、3000多个品种,远销到英国、日本、美国、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说起固安县民众在家门口挣“渔”获,崔芳的推广带动算是典型。20年前只是渔具加工户的崔芳,凭着不断创新和努力,成功创办一家年产600万套渔具的公司,并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自主设计生产渔具产品20多类。
“我们主要是订单化生产,量大、活急,像鱼钩、鱼铃铛这些加工起来比较简单的,不受环境限制,就让村民在家制作。”崔芳告诉中新社记者,目前大概有500多名农村妇女通过领取他们公司的渔具半成品加工活,走上“渔”经济的增收路。
据固安县钓具协会会长刘军介绍,该县渔具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以鱼漂加工为主,当时鱼漂产品销售份额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1996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帮助渔具企业进一步发展,当年固安承办了一次全国性的渔具展销会。借此机会,很多企业扩大了渔具产品的种类。
码齐、打包、贴条形码……一包包渔具产品在不同的工人手中被快速处理。这是固安县柳泉镇板材村村民黄家华的家,也是崔芳选定的渔具半成品加工点之一。
“公司产品的90%是出口国外,外贸订单的收发全是英文,一般交给有英语基础的年轻人做。”崔芳说,公司现有渔具半成品加工点20多个,高峰时期,加工点辐射吸引的代加工人员能达数千人。“经过学习和培训,这些年轻人的英语水平完全能胜任外贸订单的业务交流”。
固安县门铁营村村民宋艳华的渔具公司,生意同样红火。8年前,宋艳华还是崔芳渔具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崔芳帮助下,已熟练掌握渔具加工全流程技术的宋艳华自己当了老板。
近年,固安县以扶持现有渔具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规模经济发展步伐,促使渔具发展走集团化、公司化发展之路,同时大力发展全民创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希望通过行业引领和技术培训,让更多人获‘渔’之利。”崔芳表示,在做大做精钓具配件加工的基础上,公司聘请了专业设计师,未来计划逐步拓展和创新钓鱼椅、钓鱼面巾等旅游休闲用品,把产业链延伸到旅游用品及垂钓旅游文化用品行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