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芯片并购潮又来了:情人节当晚,一个案子近500亿美元

时间:2022-02-16 17:45:56 | 来源:投中网

文/Stephanie

毫无意外,2022年的芯片行业的资本热度依旧居高不下。

宏观层面,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和美国的计划将使得芯片行业的资本支出在2021年1500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行业大厂方面,也在开年表达出了决心。台积电计划今年投资最高440亿美元进行建厂、芯片研发等活动,英特尔直接宣布200亿美元建厂,格芯也获得供应商32亿美元的建厂支持。

再到国内,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金额在为300亿元,2020年猛增至1400亿元,创下历史记录,2021年全年预计会达到1500亿元,与此同时,2021年芯片行业中的多笔融资也刷新了行业记录。

在资本助力下,芯片行业的并购在2022年开年也迎来了新的高潮。

2月14日晚间,美国半导体公司AMD宣布完成对全球最大FPGA厂商Xilinx(赛灵思)的收购。按Xilinx的市值来算,这宗收购价值接近500亿美元,创下了芯片领域收购的新纪录,同样这起收购案也成功地刷新了AMD的历史。

要知道在2020年10月27日,刚宣布收购消息时,这笔交易的金额还在350亿美元的水平。

巧合的是,AMD的两个老对手英伟达和英特尔也在这几日迎来了自家收购案的新消息。2月15日,英特尔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Tower半导体,这项交易预计将在约12个月内完成。

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2月8日,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正式宣布终止收购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IP公司Arm,至此,一项价值400亿美元,持续17个月之久的收购案画上了句点。

而对于半导体行业开年的这波收购潮,业内也给出了一些声音,有人认为这是半导体行业近几年的客观规律,也有人认为这是行业竞争带来的必然选择,但不管怎样,这些世界级的巨头们都拿起了资本这个武器,试图跑赢时间,跑赢市场。

买买买,结局不同的芯片三巨头

其实,相比于英伟达对Arm的收购,AMD对赛灵思的收购的关注度并不高,或许也基于此,收购案才一路顺风顺水。

闷声发大财。在这笔收购宣布顺利完成后,AMD的野心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谈到这笔收购,首先要提到现在在半导体行业十分火爆的FPGA。简单来讲,FPGA是一种硬件可编程的芯片,有较好的性能和较低的功耗,并被看做是数字世界的“乐高”,可定制化开发各种运算加速功能,无论是边缘数据处理,还是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计算,都能从中获益。

此外,FPGA的研发难度却很大。一方面,对芯片材料和制程要求较高;另一方面,FPGA的编程语言更加底层、流行度更低,难度更大。

在全球市场上,赛灵思、Altera、Lattice和Microsemi四大厂商几乎垄断了FPGA市场。其中,赛灵思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和全球的占比均超过50%。

研发门槛较高,马太效应明显,显然,对于资金充足的行业巨头来讲,走自我研发的突破之路也不是个好的选择,因此“花钱买”变成了一个最优解。

其实,早在2015年,英特尔就以1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FPGA领域排名第二的Altera。

我们知道,在CPU领域,AMD的市占率一直英特尔之后,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AMD获得了大约10%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而英特尔的份额为90%。

而AMD收购了赛灵思后,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竞争的优势地位,并有望拓展出更大的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CPU最核心的就是服务器和电脑这两个市场,而FPGA最大的市场是网络服务器和基站,收购赛灵思帮助AMD实现了市场的并行覆盖。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也表示,通过收Xilinx,AMD将在数据中心、5G通信、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和国防扩大市场。“这些都是AMD很少涉足的市场,它们也都需要高性能计算。”

除此之外,也有分析指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加强AMD的财务模型,使得AMD能够用具有生命周期长、利润高的产品为AMD在新的终端市场上提供多种不同的收入流,并保证AMD在业内领先的增长态势。

如此一来,AMD补足了与竞争对手全面竞争的格局。另外,也有从业者告诉我们,AMD与英特尔分别买下FPGA领域的两大龙头,也印证了CPU+FPGA这一确定的技术发展趋势。

而英伟达收购Arm其实也是要完善其在数据中心领域主打的“GPU+CPU+DPU”的路线,完成异构计算的布局。此前英伟达已经花费69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网络设备商Mellanox。

虽然收购Arm的计划未能成功,但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将在未来几十年以被授权者的身份继续支持Arm,并预计“Arm将成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CPU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份,英伟达宣布已收购高性能计算集群管理公司 Bright Computing,收购金额未披露。据悉,与其收购半导体Arm不同,Bright的交易是一项简单的收购,旨在扩大英伟达客户群的新机会,从中也不难看出,英伟达对于业务增长,讲好新故事的渴求。

中国市场不再是局外人

回顾过去,在2021年,许多顶级半导体公司都强调了该行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例如由于全球组件短缺以及物流问题导致的半含量增长、更高的库存水平和更长的芯片交货时间。

毋庸置疑,在芯片行业的关键变革期,没人能承受住失误,即便是行业龙头。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顶级半导体公司的混战固然精彩,但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收购并购潮也只是发生在成熟的竞争市场而已,具体到国内,带来的影响似乎不大。

但一个事实是,不管是国外巨头还是国内创业公司,都同样在面临着芯片短缺这个普遍难题。有分析认为尽管零部件短缺有所缓解,但供应限制在今年依旧会持续。

但站在资本作用和产业紧缺现状来看,巨头的这些选择也给国内带来了新的启发,亦或者,国内的企业也同样用资本在补位。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第三方统计显示,近十年我国芯片半导体行业中共发生了投融资事件3169件,总投融资金额超6025亿元。其中,2017年芯片半导体行业共发生投融资总金额2105亿元,为十年来最高峰,其中1500亿元融资被行业巨头紫光集团一举拿下。

据悉,紫光集团这笔融资由华芯投资,国开行注资。当年紫光集团所向披靡,先收购展讯通信、锐迪科,后又走出国门和西部数据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有构建半导体帝国之势,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当然,在2021年,芯片已然再度成为了资本的宠儿,创纪录的高额融资比比皆是。

比如2021年6月,地平线完成高达15亿美元的C7轮融资,投后估值50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郝伟创新、BOE等。因同时涉及芯片和自动驾驶而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自去年启动C轮融资以来,地平线吸引了大量资本参与投资。截至目前,已公布的投资机构超过35家。

再比如2021年7月,芯驰科技宣布完成近10亿元B轮融资,除多家基金与投融资公司外,宁德时代也通过晨道资本重仓加注。另一家黑芝麻智能则在2021年9月完成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的数亿美元战略轮和C轮融资后,又于2022年1月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为博世集团旗下博原资本。

而摩尔线程更是创造了成立仅100天就达成数十亿募资,沐曦也在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4轮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资方中除了传统的投资机构外,也不乏产业投资的身影,比如宁德时代,小米,博世等。

更有趣的是,芯片行业独角兽壁仞科技也在通过投资,进行“异构计算”的提前布局,与IDG资本、字节跳动等共同投资了国产DPU初创企业云脉芯联,这轮天使轮的融资达到数亿元。随后又被报道猜测与高瓴一起,投资了国产CPU公司鸿钧微电子。

同样疯狂入局的还有车企,资料显示,自从缺货以来,上汽对于投芯的投资力度在逐步增加。特别是1月份开始,上汽集团将与上海微技术汽汽工业研究院内联合发起打造精准战略合作的“国产汽车芯片专项基金”,实现“中国汽车级”落地落地。

无独有偶,北汽产投也重点投资智能驾驶、汽车半导体(功率器件IGBT、SIC、MCU、语音交互芯片、传输芯片),而广汽主要投资了粤芯半导体,包括地平线、芯钛科技、瀚薪科技和瞻芯电子等。

而本身本身具备半导体的开发能力的比亚迪,也投资了地平线、杰华特、华大北斗和纵慧芯光等,目的也是借助资本补齐短板。

另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周一发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售出了1.15万亿颗芯片,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其中汽车级芯片需求增幅最大,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4%,达264亿美元。

而中国仍是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据全球销售约三分之一的份额。2021年中国芯片销售额总计1925亿美元,增长27.1%。

不难预测,在未来两三年内,为了在缺芯的机会窗口占据有力位置,企业选择由资本来完成补位的状况会继续持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