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普通家庭都曾面临老人住院请护工的难题。护工收费无统一标准容易产生乱收费现象,不仅如此,很多护工往往不愿意“一对一”服务,还经常有“争抢”患者的情况发生;而到了节假日期间,一名护工超额陪护多名患者的现象也很常见。
导致上述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护理体系尚不够健全。针对医疗健康体系中的这一薄弱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一份关于完善医疗护理体系的建议。朱同玉建议,对护理体系分层,建立不同层级的创新医护体系模式,加速落实护理员由医疗机构统一聘用和管理的制度,同时将医疗护理员的配置水平纳入医院考评体系,并制定合理的护理价格体系,将生活护理的部分费用纳入医保体系,形成费用分摊机制。
“近年来,有关规范护工的呼声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独子化现象日益加深,医疗和生活护理需求矛盾凸显。”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护理人员离职率高,另一方面护工服务和管理规范性问题极为显著,护理体系亟待完善。”
一位多次住院的患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般住院两周的话,医院账单大概一万多,自费部分两千元左右,但一对多的护工费用也要达到两千多元,这部分费用完全自己承担,而且护工的工作通常无人管束,做得好做得坏病人也无处投诉。”
朱同玉表示,老百姓在医院聘请护工的行为目前仍然是一种市场化的导向,也就是患者及家属自行聘用,大多数是没有协议约束的,少数家庭可能与劳务派遣机构或家政服务机构签订协议,而医疗机构对护工执业也缺乏有效的监管,这导致护工行业缺乏统一的监督标准和评价体系。
这份提案援引数据称,目前中国医院90%以上的护工学历水平为小学及以下,护工行业无准入标准资格,多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多未接受过系统性的规范化培训,其中不乏一些“零经验上岗者”。
针对这种行业乱象,朱同玉表示,应尽快落实由医疗机构统一管理护理员的制度,并借鉴国际上“零陪护”的通用做法,将生活护理作为患者康复的一部分,纳入整体护理范畴,由医院统一管理,形成“技能混合”型的护理队伍。
“这样既能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又能建立医疗机构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劳务关系,从根本上杜绝护工第三方管理的弊端,同时也提高了医疗的安全性。”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具体而言,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他建议将护理体系分为护理员、助理护理、医疗护理和护理科学研究等不同层次。其中日常生活照护由护理员承担;低技术含量、低风险的基础医疗护理有助理护士承担;注册护士承担医疗护理工作。不同层次教育各有侧重,并有职业上升通道。
朱同玉认为,目前医疗服务类收费明显偏低,尤其是护理收费,这也是中国护理行业难以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他建议制定合理的护理价格体系,并将生活护理的部分费用纳入医保体系,由社会和家庭合理分摊费用。相关费用按照物价部门制定的价格指导标准合理核算,一方面促进护理员队伍在医疗机构的建立,也防止护理费过高而加重患者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