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被片面化的华为过冬论

时间:2022-03-08 19:45:23 | 来源:《财经》新媒体

在经济领域,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或一部法律,会产生不止一种后果,而是一系列后果。在这些后果当中,只有第一种是立即发生的,它与原因同步显示出来,它是看得见的;其他后果则是陆续呈现出来的,它们是看不见的。如果我们能够预见它们,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有利的。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1850年)

复盘华为被美国政府制裁进入冬季蛰伏期三年间的公司动作和外部舆论场反馈,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关注公司陷入危机时最开始具备一定当量的爆炸性信息,但会忽略当事公司在长期的过程中艰难复杂自救的漫长过程和其背后战略。

除非是局中人。

去年9月,在一场和华为科研人员的内部座谈会上,任正非被问到一个问题:“活下去”和“有未来”两者之间如何平衡?他的回答大致包括了两层意思。

其一,在人才制度上,华为的科研人员将兵分两路,一路走彻底的科研道路,“捅破天”;另一路“投笔从戎”,用掌握的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商业问题。

其二,只有所有的华为员工理解公司战略,公司才会有力量。

注意,这事实上是一个人才战略。在一个公司内部,人才战略通常服务于总商业战略。

华为公司在三年间证明了其应对短期危机的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简称BCM)能力;在巨变的、不利的外部环境下,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平衡和取舍智慧。

这些案例有的已经被写入商学院实践案例,企业过冬方式千差万别,应激反应和战略腾挪布局的效率和决心通常是决定企业能否顺利度过生死关的核心指标。

不过,华为过冬的长期办法,事实上跳脱出了短期过冬策略,更是基于长期发展的一个隐藏命题。

3月1日,在MWC22巴塞罗那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线发表了题为《向上,点亮未来》的主题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郭平解答了这个隐藏在背后的核心战略。

郭平说,华为将坚持全球化,大幅增加对根技术的战略投入,努力实现基础理论、架构和软件三个重构,以此持续提升华为的中长期竞争力。

如何做实“根技术”?基础理论、架构和软件三个重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对于华为的中长期竞争力有什么质的影响?华为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些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根技术的重要性

2019年之前,华为涉猎的研发创新更多是工程创新。工程创新的内涵,可理解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工程创新的核心是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帮助客户增加收益或者降低成本,实现商业成功。过去华为无论在无线、光网络还是智能手机领域,都有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创新。

2019年之后,华为在技术领域的战略是,在工程创新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在基础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的发明上再往前走一步。

在今天的全球商业体系中,基础技术的创新,通常由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来完成,商业公司重点并非技术研究本身,而是“基础技术的商业化”。在上文提到的内部座谈会上,任正非提到,基础创新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和商业价值驱动的应用研究也可能结合起来,既创造科学知识、又能创造商业价值。

这是上世纪9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斯托克斯教授倡导的“巴斯德象限”创新,也是2020年新《无尽前沿法》提议将美国科学基金会改组成为科学与技术基金会的主要原因。

在3月1日的演讲中,郭平提到,要看见未来,必须抬头看,而不是被政治、派系的宣传所蒙蔽。华为要保持中长期竞争力,要抬头看,向前看,找到前行之路。

前行之路是什么?郭平的判断的是,数字化和碳中和。他说,这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重要课题。

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有预测数据称,今年,数字经济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将超过50%,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节点。但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理论,香农定理和冯诺依曼架构已遇到瓶颈。郭平说,这是支撑华为往基础科研前进的判断依据。

另一条前行之路是碳中和。碳中和给ICT行业带来了挑战,华为评估了“深时地球”项目,单就对全球环境数据进行监测这一项,就会排放相当于当前全球排放量12.5%的碳。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碳排放增加,但ICT可以帮助其他行业减轻“碳足迹”,在量级上相当于自身“碳足迹”的10倍以上。

郭平说,联接的密度乘以计算的精度,就是数字经济的强度。但现在,华为不只需要强度,还需要长期活力。所以,我们需要多考虑一个维度,即碳减排的力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华为将大幅增加对“根技术”的战略投入,努力重构技术底座。

所谓“根技术”,是那些能够衍生出并支撑着一个或多个技术簇的技术。根技术是技术树之根,持续为整个技术树提供着滋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树的荣枯。

根技术的三个特点不容忽略。

一是隐蔽性,通常根技术难以被分辨出,一些领域的根技术还往往盘根错节。

二是增殖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技术,一旦实现新的突破,整个技术树将可能焕然一新。

三是丰润性,根技术包含大量缄默知识,往往很难通过形式化传播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干中学”持续累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推进的今天,谁能率先开发出新的根技术,形成主导未来经济的根干产业,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塑造者和主导者。

从过去数百年的技术发展周期经验来看,根技术一旦被发现和开发,就会在短时间内“破土而出”,生长出根干产业,而根干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对其他衍生产业支配力强、抗风险韧性足等特点。

反之,如果不能拥有足够数量的根技术和根干产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必然要遭遇天花板,被卡脖子。走在产业前部的企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掌握下一代根技术和根干产业的主动权,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

三个重构

郭平提出,华为正在努力实现三个重构:基础理论、架构和软件。这三个重构将支撑ICT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理论重构是基础中的基础,郭平提到了信道增容。

任正非在2016年提出,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也就是说,基础科学的研究无进展,而华为的应用层技术研发快到天花板了。

香农定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如果传输信息的信道存在噪音,也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然后可以根据带宽等参数计算出信息传递的最大的有效速率。它的核心是信噪比。信道容量和信道带宽都是粗放型的,只有信噪比真正反映了技术难度所在。

郭平说,信道容量已经接近天花板。华为持续探索新一代MIMO和无线AI等理论与技术,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同时研究语义通信等新理论,尝试超越香农极限,为通信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华为新一代基础研发的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 图表来源:华为华为新一代基础研发的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 图表来源:华为

简单来说,华为在这些年做的一个重要基础研究工作是,重新定义后香农时代的无线网络新架构。

并且,华为把这项看起来十分高深的工作分解成了十个更具体的研究课题。它们包括了隐私保护、信息模型、信道容量、近似计算和优化等挑战性问题,方式是自研+联合全球顶级科学家共同攻克。

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AI时代可信网络的理论模型、网络动态流量预测模型、分布式动态分片网络理论模型等,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鲁棒性,提升了网络的可预测性与网络利用率。主动控制网络系统效率提升56%。同时,在下一代Massive MIMO的核心理论和调度算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提升边缘用户体验速率30%以上。

最新的消息是,华为已经通过Massive MIMO产品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香农极限,目前还在积极的探索分布式MIMO理论,为5G以及下一步演进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其次是架构重构。

无线通信依然面临高频、超大带宽、超高速等重大技术挑战,这是信息通信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除了在理论上尝试突破路径,华为这些年的另一个探索方向重构架构。郭平提到两个例子。一个是无线+光;一个是基于AI的新计算架构。

郭平说,引入光电融合技术,解决关键问题,是突破未来芯片面临的工艺瓶颈的一个技术道路。此处需要提示的是,华为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和光技术领域均是全球技术的领头羊。

无线通信是华为的起点,也是华为技术研发最强的领域。全球已进入5G时代,华为的6G预研已经开始,从基础理论突破着手,研究新空口技术,新网络架构,以及其他关键技术。

再举个光领域的例子。华为在光的波分技术上全球领先。

以光通信400G容量和性能为例,华为提供的公开数据显示,同样距离下,容量比业界多40%;同样容量下,距离比业界多20%。这两组数据得益于华为有超强oDSP算法。

华为俄研所有个数学家马耶夫斯基,是2017年5G Polar码的首席开发,现在又在400G传输算法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无限逼近香农极限,领先业界3年以上。

最新的消息是,今年下半年,华为会推出可插拔400G模块,性能不变,体积缩小70%,功耗降低50%。这个模块的特点是将五个分离器件集成到了指甲盖大小的COSA器件中。

但把这两个技术融合起来,并实现1+1>2的效应,其实是进入了新的技术无人区。

华为无线+光融合技术 来源/华为华为无线+光融合技术 来源/华为

另一个是基于AI的新计算架构。

计算架构的当前矛盾是:AI、大数据应用蓬勃发展,而传统计算架构仍然是“以CPU为中心”。华为的架构创新思路是设计“对等”架构,让GPU、NPU等能够更好支撑业务发展。

华为新一代计算架构演进路线图 图表来源:华为华为新一代计算架构演进路线图 图表来源:华为

比如,在深度学习领域,跳出乘法神经网络框架,通过与硬件的协同设计,第一次利用加法构建出高精度视觉神经网络,获得十倍以上能耗和芯片面积的收益,并开源加法神经网络的测试代码,与学术界共同探索下一代人工智能加速的新路线。

郭平提到的第三重重构,是软件重构。

说到软件,必不可免提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爆发,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是现实情况是,提供算力的硬件工艺正在放缓。

解决方案有两条,一是提升硬件,二是改进软件。华为在这两条道路上均有涉猎,但在第二条道路上的成果更加明显。比如,通过鸿蒙、欧拉更有效地发挥多样化硬件的算力潜能;通过Mindspore框架,帮助科学家、工程师们提升开发效率。

华为以AI为中心的全栈软件重构,有望创建新的生态,为客户和软件产业带来全新机会。

郭平还提到,在2021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计分牌上,华为排名第二。他说,华为正在加大投入,进行系统架构优化、软件性能倍增。因为,只有软硬件充分协同的产品才能真正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

他说,根技术的持续投入需要耐心,它将逐渐在产品竞争力上得以体现。

最艰难时期,怎么做海外市场?

回到开头的问题,过去几年华为的一个重要过冬逻辑是,除了采用各种方式解“近渴”,另外从源头上加强了对“根技术”的布局,以保证未来发展的“远水”,这在根本上保证了它的中长期竞争力。

华为是一家全球化程度极高的企业,在被美国政府采取制裁措施以后,华为在海外市场遇到了多重问题,开拓脚步明显放缓,国内市场成为压舱石。期间,郭平多次被来自不同领域的人问一个问题:华为是否会逐渐退出海外市场?

3月1日,郭平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公开回应:“不会”。他说,华为将仍然是全球活跃的一员,在标准、人才和供应链等方面,坚定不移地实施全球化战略。

此时仍然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唯一可倚赖的,是过硬的、可被短期证实的技术实力。

如上文所提及,根技术一旦被发现和开发,就会在短时间内“破土而出”,生长出根干产业,而根干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对其他衍生产业支配力强、抗风险韧性足等特点。

2021年,进入被美国政府制裁的第三年,华为和爱尔兰K2的一个合作项目有代表性意义。K2是跨国的知名IDC运营商(Colocation),2021年在爱尔兰都柏林的16MW、1980机柜的云数据中心项目,首次采用华为智能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IEC),可以直接利用都柏林常年低温资源及水蒸发散热,实现全年自然冷却,实现1.15的PUE,16MW数据中心每年省电超700万度。

华为IEC解决方案,一箱一系统,将传统的大型数据中心的四次换热缩减为一次,极简热交换链路。

得益于华为技术的突出表现,K2都柏林下一期同样16MW,1980机架的数据中心同样采用了智能IEC解决方案,这2期一起预计每年降低用电1400万度,10年等效降低碳排放近7万吨。

华为在k2部署的数据中心 来源/华为华为在k2部署的数据中心 来源/华为

3月初的巴塞罗那电信展期间,巴西运营商 TIM 与华为签署了 5G City 联合创新合作备忘录。

巴西电信运营商TIM Participacoes SA是意大利电信(TIM S.p.A.)在巴西的子公司。TIM 和华为已经在巴西合作部署了 2G、3G、4G 和 5G 网络。

双方这一次的合作内容是通过 5G city 样板项目,推进巴西智慧城市建设。合作的第一个城市将是巴西绿色城市-库里提巴。

这个合作背后有两层深意。

其一,合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线网络搭建,而是基于5G网络的华为智慧城市项目的合作,这意味着华为的政企数字化业务在拉美地区的一个重要节点。

其二,无论是华为还是TIM,对于第一个城市库里提巴的建设都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它的样版效应,能够辐射到全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华为在1996年就走出了国门,花了二十年时间一步一步从东南亚、非洲、拉美、中东走到欧洲、北美。2019年,被美国政府制裁首年,华为海外销售收入3521 亿元人民币,2020年这个数据为3067亿元人民币。去年12月底,郭平在新年致辞中提到,2021年华为预计销售收入约6340亿人民币,比去年下降28.9%。郭平没有进一步披露更加详细的地区数据,但海外市场的进一步萎缩恐在所难免。

在国际环境微妙态势不改的当下,华为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不容易。

华为2019年(左)和2021年(右)全球各地区营收占比 图/华为年报华为2019年(左)和2021年(右)全球各地区营收占比 图/华为年报

狂奔了20多年的华为再一次回到了问题的起始点,只不过这一次这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从当下的近渴和它仰望的“远水”互动之间,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合适的?华为现在的动作和远景之间,将以何种方式发生联系?

在3月1日的演讲的最开头,郭平用一部名为《不要抬头》的电影情节引喻,世界面临重大灾难,但有人却宁愿对此视而不见。

“这不是我们的未来。要看到未来,我们必须抬头,向前看,找到前行之路。”他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