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张博文
头图 | IC Photo
2022 年的苹果春季发布会,节奏格外快。
总共 6 款新品的发布会,苹果介绍前 4 款新品,连带上说 Apple TV+ 自制剧获了很多奖,放了新片预告片,一共才用了 30 分钟。
剩下 30 分钟,大秀肌肉,一切的展示只为说明一件事儿:两年前立下的 Flag,自己已经快完成了,而且完成的相当之好。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2020 年 6 月,WWDC 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对外宣布,自己将用 2 年时间,将自家 Mac 产品线所使用的芯片,全部从 Intel 提供的 X86 架构芯片,转向自研的 ARM 架构芯片。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儿太费劲了,就算强如苹果,2 年时间也太短了。
但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苹果发布了 M1 芯片,更新了 MacBook Air,13 寸 MacBook Pro,台式一体机 iMac,轻便台式机 Mac mini 这 4 条入门级产品线。然后又把晶体管的数量翻倍,发布了 M1 Pro 和 M1 Max 两款芯片了,发布了全新的 14 寸和 16 寸 MacBook Pro。
3 款叫 M1 的芯片,使用了同样的设计思路,得到的效果是类似的,在随身携带的 Mac 产品上,新的芯片可以在提供更强性能的同时,整体功耗更低,让设备续航能力更强。在 iMac 这样的桌面级设备上,因为使用了 M1 芯片,同样的优势下,iMac 实现了更加看上去更加科幻的外观设计。
同时对于苹果,这样的设计思路可以分摊不少研发成本,也便于在已经设定好的路线图上,快速推出更强的芯片。
昨晚的苹果发布会就验证了这一点。
苹果又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芯片,M1 Ultra,在发布会上,苹果说,其实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好,M1 Ultra,本质上,是由两块儿 M1 Max “粘贴”组成。
搭载 M1 Ultra 芯片的,是苹果 Mac 产品线的一个新型号,台式机 Mac Studio。
先看点儿惯例性更新
毕竟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搭载 M1 芯片的入门级 Mac 产品已经能应付大部分日常工作需求,即便是本文作者这样的全职内容创作者,在应对日常工作中的高画质视频制作需求时,搭载 M1 Max 的 16 寸 MacBook Pro 也可以相当从容完成任务。
那不如在探讨 M1 Ultra 和 Mac Studio 这种比 Pro 更 Pro 的芯片和设备前,先看看苹果发布会前 30 分钟都发布了什么新品。
首先是绿色的 iPhone 13 和 iPhone 13 Pro 系列 4 款机型,按照苹果官方说法,全新的配色叫苍岭绿。

这不是苹果第一次推出绿色 iPhone,之前的 iPhone 11 Pro 系列,苹果推出过暗夜绿,已经在苹果官网消失的 iPhone 5c,也用过更青翠的绿色。和现在的苍岭绿 iPhone 13/13 Pro 相配合的苹果官方保护壳中,还有桉叶绿/苜蓿草/杉绿 三种配色。

如果你对绿色有独特喜好,建议去官网查询,或者去线下看看自己究竟喜欢哪种绿。
最近 2 年,苹果一般都会在第二年春季,给前一年秋季发布的 iPhone 发布一种新配色。
但今年春季发布会,除了当季 iPhone 的新配色,多年未更新的 iPhone SE 更新了。

新款 iPhone SE,延续了上一代 iPhone SE[第二代],也就是 iPhone 8 的外形,重量从 148 克变成了 144 克,最大的变化,是用上了去年推出的 iPhone 13 同时代芯片 A15。
因为 A15 芯片,新款 iPhone SE 支持 5G 网络,续航更长,计算拍摄能力也更好,支持智能 HDR4 照片以及摄像风格的自定义改变。但并没有因为使用上了 A15 芯片,获得 iPhone 13 的电影模式,杜比视界视频和声音变焦等“高阶功能”。

售价 3499 起,是苹果官网在售 iPhone 中,最便宜的一款。
具有同样更新思路的,还有 iPad Air 的第五代产品。

苹果给新款 iPad Air 配上了 iPad Pro 同款的 M1 芯片,但在硬件配置上,苹果并没有提升 iPad Air 的屏幕,只是把前置摄像头从 700 万像素提升到了 1200 万。
在这次更新之后,iPad Air 与 11 寸 iPad Pro 在芯片性能上拉齐了,但无论是屏幕显示素质,最大存储规格,扬声器数量,亦或者是 USB- C 接口速率上,依然有挺大差别。

但如果你使用 iPad 更在乎性能,iPad Air 的起售价比之前更低,64G 版本是 4399 元起。
从我的个人使用经验来讲,iPad 产品线性能越强,越有利于消费者,虽然 iPadOS 的能力现在还不足以让使用了 M1 芯片的 iPad 成为所谓的日常生产力办公工具,但是 iPad 是一款消费者更换频率相当低的产品,性能越强, 意味着你买一台 iPad,无论是最入门甚至还有 Home 键的入门 iPad,还是已经进入全面屏时代的 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都可以用尽量长的时间,有利于省钱。
苹果的造梦工具
捋完苹果的几款例行更新,终于可以好好说说这次发布会上最重要的 2 款产品,Mac Studio 和 Studio Display。
以及,搭载在 Mac Studio 上的 M1 Ultra 芯片。

按照苹果的说法,M1 Ultra 是一款桌面级性能处理器,定位高于 M1 Max,通过UltraFusion 技术,将两块M1 Max处理器相连接,组成 20 核心 CPU(16 高性能核心,4 高效能核心),64核心GPU,32核心神经网络引擎的一块儿芯片。
这块儿“拼接”芯片拥有 800GB/s 内存带宽,128GB 统一内存,能达到 2.5TB/s 的低延迟处理带宽,拥有1140亿晶体管,是M1的7倍之多。
相对更直观的是苹果官方宣称 M1 Ultra 对比 PC 平台的最新处理器 i9-12900K,能效比提高 90%,仅需 1/3 的能耗即可达到相同的性能。
可以这么说,Intel “又挨打了”。
在这样的高性能低能耗芯片加持下,苹果打造出了 Mac Studio 这样一台体积比 Mac mini 大不了多少的台式机,输出的性能,可以直接对比苹果最贵,也是性能最强的专业级工作站 Mac Pro。
苹果给出了一份官方对比:
搭载 M1 Max 的 Mac Studio:
与搭载 10 核处理器的速度最快的 27 英寸 iMac 相比,中央处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2.5 倍。
与搭载 16 核 Xeon 处理器的 Mac Pro 相比,中央处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50% 之多。
与 27 英寸 iMac 相比,图形性能提升最高可达 3.4 倍,而与搭载最畅销显卡的 Mac Pro 相比,速度快达 3 倍多。
与 27 英寸 iMac 相比,视频转码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7.5 倍,而与搭载 16 核处理器的 Mac Pro 相比,最高可达 3.7 倍。
搭载 M1 Ultra 的 Mac Studio:
与搭载 10 核处理器的最快的 27 英寸 iMac 相比,中央处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3.8 倍。
与搭载 16 核 Xeon 处理器的 Mac Pro 相比,中央处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90% 之多。
与搭载 28 核处理器的 Mac Pro 相比,中央处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60% 之多。
与 27 英寸 iMac 相比,图形性能提升最高可达 4.5 倍,而与 Mac 上目前速度最快的显卡相比,最高可达 80% 之多。
与 27 英寸 iMac 相比,视频转码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12 倍,而与搭载 28 核处理器的 Mac Pro 相比,最高可达 5.6 倍。
如果你是 Mac 环境下的专业用户,甚至是拥有一台售价高达数十万的 Mac Pro 主机,看到 Mac Studio,你应该已经在拍大腿后悔了。

毕竟即便 Mac Studio 选配到顶,售价也仅为 59999 元。
为什么用这个“仅”字,能用 Mac 挣钱的 Pro 用户会格外明白。
即便是对于一名高画质视频创作者(已经算用 Mac 做工具挣钱的行当里利润较低的领域),这台机器的售价,可能只需要一条商业视频就回本了。

还有一个很直观的性能表现,是在 Mac Studio 上,可以同时播放 18 条 8K ProRes 422 视频流,毫无疑问,对于需要图像处理性能工作者,Mac Studio 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主机。
苹果给这款产品的定义是“造梦引擎”,确实名副其实。
配合 Mac Studio 发布的,还有一款苹果官方显示器,Apple Studio Display。
对比之前推出的,起售价高达 4 万的 Pro Display XDR,Studio Display 11499 元的起售价更低。参数也降低到 27寸,5K 分辨率。

在苹果发布这款显示器之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一些用户,为了配合自己的 Mac,会选购苹果官网在售的 LG UltraFine 5K 屏幕,因为那几乎是适配 Mac 显示素质最好的第三方屏幕。
但 Studio Display 的有趣之处,在于苹果给这块儿屏幕还塞入了一块儿 A13 芯片,以及 6 扬声器,提供视频会议自动居中以及空间音频等苹果独家功能。

对比 LG UltraFine 5K 一万元左右的售价,消费者加上一千来块钱,就可以用上整体设计更加“苹果”,功能也更适配 Mac 的显示器,再加上 3000 元的选配价格,就可以用上与苹果自家售价 7999 元同样效果的显示器支架。

苹果的产品刀法,对于深度绑定在自家产品生态中的消费者,真的很精准。
而当 Mac Studio 搭配上 Studio Display,就组成了一套取代苹果之前 iMac Pro 定位的产品,整套新设备性能强了好几倍,顶配售价还比当年顶配 105532元人民币的 iMac Pro 便宜不少。
用高性能 Mac 产品创造更多价值的门槛,变低了。
距离革命成功,苹果只差最后一步
整场春季发布会,还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点。
一个是在发布 M1 Ultra 时,苹果表态这会是最后一款 M1 芯片。
另一个是展示完性能比 Mac Pro 更强的 Mac Studio 后,苹果极少数的在发布会预告了下一款新品,说:使用 Apple 芯片的 Mac 系列,让我们的过渡计划几近成功,那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产品,也就是 Mac Pro,不过让我们改日再聊吧。
简单翻译一下,很大概率,使用了全新芯片的 Mac Pro 会在 6 月份的 WWDC 上正式亮相。而今年 6 月,正好是苹果自研电脑芯片过渡计划的两年之期。
某种意义上,苹果的自研芯片过渡,已经成功了。

成功把自家产品从 intel 的挤牙膏节奏中摆脱出来。成功让 ARM 架构芯片高性能低能耗的优势在自家产品中显现。成功构建起了自家从迷你台式机,到入门笔记本,到专业笔记本,再到工作站台式机在一定工作场景中的竞争壁垒。成功突破了之前自家产品序列的性能上限。
Mac 产品线的革命,也就只剩下 Mac Pro 一步,更强的性能是所有人都能预计到的,但预计不到的,是苹果会用怎样的创新架构,让自家的性能天花板真正成为竞争对手无法赶超的行业标杆。
当然, 那样的顶级性能,大概率普通用户是用不上的。
但在苹果这样的战略路径下,下一步苹果要做的,可能就是我两年前所猜想的,当 Mac 用了 ARM 架构,所有的 iOS app 开始支持 Mac,所有的 Mac 上的软件理论上也可以无缝支持 iOS 和 iPadOS,苹果究竟想不想让 iPad 成为下一代电脑,也仅仅是一层窗户纸的问题。
从 iPhone,到 iPad,再到 Mac,三条产品线同样适用的 ARM 架构,会为进一步牵动开发者,为苹果真正建立起从硬件到软件的壁垒。
而 ARM 架构芯片高性能,低能耗的性能特征,也可能会成为苹果布局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重要基础。
也许是一直在曝光中“马上发布”的智能眼镜,也许是年年都有新传闻,但年年似乎都有变数的智能电动车。
也许短期内,只要不在相关产业链上,就没人猜得准。
但这也合理,毕竟苹果这家公司,从创立开始,就一直是用创新驱动技术进步的 “造梦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