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

时间:2022-04-21 10:46:35 | 来源:媒体滚动

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霍鹏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就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

记者: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哪些新机遇?

霍鹏:一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政策高地,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二是我国城乡数字基础设施与电信普遍服务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地基。三是我国数字化发展持续向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融合空前活跃,推动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巨大能量。四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战略纵深的关键地位日益突出。全面加大数字乡村建设相关研发投入已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共识。

记者:数字乡村建设中,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霍鹏: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方向、数字中国重要内容。数字乡村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简单应用,而是其与农村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等的深度融合,将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动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各项目标的深入落实,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能够构建生产率高、可预测性和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强的生产系统。这为农业的绿色低碳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社会服务的数字化打破了传统公共服务的地理时空约束,推动高质量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的高质量覆盖,实现了商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的放大利用、低成本共享复用。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决策治理的动态性和科学性。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技术建立预测经济冲击和气候风险的模型,并找到降低其影响的方法,从而降低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面对灾害的脆弱性。

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农村居民参与数字经济相关活动,对其收入增长的正向提升作用高达26.8%,显著高于城镇居民的14.8%。这也说明了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治理的融合,能够有效推动城乡之间的数字包容性增长,助力实现“助农富农”目标。

记者:与城市相比,目前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霍鹏:“十四五”时期,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实现数字基础与农业农村生产的创新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端数字化水平。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业产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增长速率在三次产业中多年垫底,尚未达到服务业的25%、工业的50%。“十四五”时期,需要以应用场景扩展为导向,以加快智慧农业发展为重点,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构建低碳、高效且具有气候风险应对能力的数字化农业生产系统,更加深入地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农业农村全局、全域、全链的深度赋能效应。

记者:抓住数字乡村新机遇,信息通信行业应如何发力?

霍鹏:深度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信息通信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还可以助力企业收获更为广泛的新增市场、新增用户群体,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成长根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信息通信业企业在数字乡村建设体系方案研发与投入力量。一方面强化企业在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等交叉领域的研发力量。全面加强企业与农业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摸清痛点、加深认知、实现创新。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企业数字乡村建设方案的针对性与匹配性。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生产、服务、治理等的有效路径与机理,寻求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打造出各种类型的数字乡村建设“样板间”,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业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带动效应。

二是以智慧农业为重点助力农业生产端的数字化进程。农业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进程相对更加滞后,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信息通信业企业作为引领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可以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场景扩展,开展与农业产业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以草莓、蓝莓等高产大棚经济作物、畜禽养殖等作为智慧农业商业化建设的先导领域和实践重点。兼顾“投出-产出”平衡,不断扩展信息通信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在以数字化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步提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