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俞敏洪:欣赏李国庆单纯自信的劲头 他不是个有心机的人

时间:2022-04-26 13:45:22 |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老俞闲话(laoyuxianhua)

2022年4月18日-4月24日

一眨眼又一个星期过去了。春天的气息还没有过去,气温已经有点像夏天了,空气里柳絮飞舞。4月20日是谷雨。谷雨是“雨生百谷” 的意思,就是雨来了,土地湿润了,大量的农作物可以下种了。这在南方尤其明显。我大概记得,小时候这个时节,父母就开始在田间地头忙碌了。我和姐姐放学后,会去帮助父母种自留地,或者去割草喂猪喂羊。这个时候的野草,疯了一样长出来,显示着蓬勃的生命力。

宋朝的舒邦佐有诗云:“谷雨催秧蚕再眠,采桑女伴罢秋千。前村亦少游人到,牛歇浓阴人饷田。” 我小时候也养过蚕,谷雨前后的桑叶是最好的。北方的谷雨,感觉和雨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春耕也应该在这个季节开始了。最近看到视频,因为疫情影响,不少地方不允许农民下地劳动,真担心错过了季节,粮食就种不下去了,种下去也不会有好收成。农作物是非常娇贵的,就那几天种下去才能够长得最好,所以叫做“抢种抢收”。

谷雨看牡丹,好像是北方人的风俗。我不记得在南方看过牡丹。牡丹成为国色天香,来自于武则天时期的洛阳。洛阳成为东都,武则天喜欢牡丹,于是牡丹全国闻名,一下子高贵起来。谷雨前后,是看牡丹的最好季节。宋朝陈允平有词云:“谷雨收寒,茶烟飏晓,又是牡丹时候…”。民间也有说法:“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现在全球变暖比较快,洛阳的牡丹,估计现在已经开败了。我去年4月16日出差路过洛阳,大部分牡丹就已经谢了。不过北京好像还来得及看,我们小区就有住户种牡丹,花骨朵已经蓓蕾饱满,含苞欲放的样子。

小区里种了几棵杏树和桑树。杏树是春天最早开花的,开完花,绿叶就长出来了,海棠花还没有谢尽的时候,杏树的枝头就长出了青青的小杏,在枝头挂着,圆头圆脑的可爱。“弄晴微雨细丝丝。山色淡无姿。柳絮飞残,荼蘼开罢,青杏已团枝。” 这是赵孟頫的词句,写出了此时春色。荼蘼花是蔷薇的一种,成群小朵开放,以白色和粉色为主,热闹得很。桑树则几乎看不到开花,开花的样子和桑葚的形状是差不多的。花期过后,桑葚开始变得饱满,从青色变成淡红色,最后变成深紫色,就可以从枝头摘下食用了。南方这个时候,桑葚应该熟了,甚至掉了。北京的桑树,则刚刚开始开花成果。

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少地方的人们暂时失去了在大自然中行走的自由。上海的人们一定尤其怀念此时的大自然,那种“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江南景象,今年只能赋予想象了。这两天北京也出现了一些病例,有些小区开始封控起来。北京的老百姓,吸取上海的经验,开始抢购超市的物品,并用幽默的口吻说:上海人民在封控中等物资,北京人民在物资中等封控。美好的人民,即使在艰难中,也不忘自我调侃。我所在的小区,也要求住户每天都做核酸。这该死的病毒没完没了,把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搞得乱七八糟。真希望这样的日子尽快结束,让大家的生活秩序恢复正常,让经济运转起来,确保祖国繁荣富强的局面,稳定持续发展下去。

我的日常,依然是每天到新东方上班。因为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未来的一段时间都要和大家紧密沟通,不断动态调整工作方向和经营方针了。好在大家做事情的心气还在,对未来还有着乐观的期待。此时此刻,团队的信心是最重要的。我能做的,就是把信心给大家。哪怕是盲目的信心,也比没有信心要强。

这里要提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新东方在延庆有一家培训中心,原来是用来培训新东方内部老师和管理者的。这个培训中心实际上是一家四星酒店,新东方三年前买了下来,叫“新东方上都首府酒店”。这个地方原来是不对外的,后来新东方业务压缩了,就开始接待散客了。因为环境还可以,冬奥会之前被相关部门看上了,成为冬奥会专用酒店,接待冬奥会服务人员等。我们连续两个多月,提供了零事故、零投诉、零疫情的奥运服务,得到了相关方面的一致认可。上周我们对内部员工进行了表彰活动,感谢他们在宾馆坚守六十多天,为冬奥会提供了完善的服务。现在宾馆已经解封,继续对外营业。北京的朋友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有朋友问到我,当下和未来该怎样对待?我们到底应该活在当下,还是为未来而活?刚好我对这个话题,最近也在有意无意地思考。是更多的活在当下,还是为未来而活,也许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年青人也许更加应该为未来而活,像我这样六十岁的人,也许更应该活在当下。年青人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归根到底是你们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年青人,谁愿意为未来付出更多努力,谁就可能占据更多的先机和资源。但到了六十岁的人,未来的时间再多也是数得过来的,不太可能再去制定一个二十年之后的人生目标,最重要的还是把当下的每一天过好。

当然,年青人为未来努力,并不意味着要牺牲当下。最好是,做的事情确实是走向未来的,比如读学位,学技能,但同时做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喜欢。如果为了未来,做事情需要咬牙切齿,是不可长久的。暂时的咬牙切齿可以,比如为了期末考试熬夜通宵。但这只是临时抱佛脚,不可持续。老年人做的事情,更要关注当下的满足和快乐,尤其是心灵和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如果当下做的事情也能够带来更好的未来,自然很好。但即使不考虑未来,只要每天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满足的生活,就是赛过神仙的日子。人总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能一辈子忙忙碌碌、为名为利。洒脱一点的老年生活,不再计较名利得失,去留无意,也许是对自己劳累一生的最好回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召开了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鼓励大家读书,这毫无疑问是好事。因为有读书日这样一个契机,我个人刚好有推荐图书的平台。因为有读书日这样一个契机,我个人刚好有推荐图书的平台,不少朋友邀请我在读书日前后一起在线对谈。朋友的好意肯定不能拒绝,结果本周对谈了五场,几乎每天晚上一场。

19日是和尹烨对谈,主题是生命科学和人生成长,顺便推荐他写作的《生命密码》三本书,尤其是第三本刚刚出版,写了人类历史上和各种瘟疫疾病斗智斗勇的故事,在这个特殊时期值得大家一读。

21日晚上应中国教师基金会的邀请,对全国大学生进行题为“人生发展的关键点”的在线讲座,前后有百万大学生在平台上听了我两个小时的讲课,同时为大学生推荐了我认为值得一读的十本书,它们是:唐德刚的《从晚清到民国》、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科斯的《变革中国》、尤瓦尔的《人类简史》、迪威特的《世界观》、施展的《枢纽》、张维迎的《理念的力量》、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郭建龙的《穿越百年中东》、蒲实、陈赛的《大学的精神》。这些都是我过去几年读过的书,觉得从思想和观念上都不错,所以推荐。

22号晚上,李国庆邀请我一起卖我写的书,我说卖书不重要,我们一起聊聊人生故事吧。结果我们嘻嘻哈哈聊了一个半小时。不少段子被网友剪下来重新传播,居然流传很广。大家都觉得李国庆有点十三不靠,我对他身上的那种单纯自信的劲头,还是挺理解和欣赏的。他不是个有心机的人,更加不是老谋深算的人。他是北大83级的,当学生期间在北大就小有名气。崔健86年在北大的第一场演唱会,就是他组织安排的。

23号晚上,冯仑约我做一场读书对谈的直播。冯仑也喜欢读书,做了司马迁书院,鼓励大家读史记。他说同时邀请了施展和张维迎。我以为是四个人一起对谈,没有想到是由主持人一个接一个对谈,号称马拉松读书对谈,前后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幸亏我的对谈只有一个小时,面对网友谈了谈我读史记的感受,以及我的读书和工作感悟。

23号晚上,我邀请《爸爸与小孩》的作者赵洪云进行对谈,谈谈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父亲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爸爸与小孩》总共三本一套,是作者在孩子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孩子进行交流的记录。每篇文字有一个主题,文笔流畅优美,娓娓道来,是我难得读到的心灵之书。赵老师是理工科出身,讲话比较实在,不煽情。他的人文功底和文字功底很好。我建议有孩子的父亲,都读读《爸爸与孩子》。以上五次访谈与对谈的文字记录,随后会在“老俞闲话”中发出来,供大家在茶余饭后翻阅。

本周还翻阅了另外三本书,一本是周国平老师的《叩叩》,委托出版社给我送来的。叩叩是周国平老师的儿子。周老师60岁老来得子,养育得非常用心。全心全意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了下来,形成了现在的这本书《叩叩》。书中记录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生动幽默、富有童趣的故事和对话,读起来对于人间亲情有种沉浸其中的感动,让我深感遗憾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陪伴不够,也没有能够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当然,周老师本身就是优秀作家,从观察的敏感到文笔的细腻,都是非常到位的。我们常人去记录,可能就是今天孩子吃了几顿饭,明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打了一架,不太容易妙笔生花。不过,周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对于孩子天性的成长和体系化教育产生的冲突深感无力,各种挣扎。

我翻阅的另一本书是《张梁,我在地球边缘》。张梁我并不认识,最初也不知道他干什么的。出版社给我寄来了这本书,我看封面是一个人在登雪山,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对户外活动和冒险活动的内容,一直都比较感兴趣。张梁是中国唯一一个征服了“14+7+2”的人。就是登顶了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登上了7座七大洲的最高峰,又去过南北两极。张梁最初就是银行的一个普通员工,在王石的引导下,对登山产生了兴趣,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接近20年的时间内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这本书就是他登山心路历程的记录,如何从一个文质彬彬的办公室成员,变成了坚忍不拔、粗犷放达、历经生死的登山者。书是别人采访他写的,故事是他自己的。我阅读这样的书籍,会被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但自己从来没有胆量去尝试哪怕一次登山。以后如果有机会见到张梁,我可以带一壶好酒。我有好酒,他有故事。我听别人的故事,就心满意足了。

本周另外一件特别有收获的事情,就是看了纪录片《播火录》。《播火录-科学发现的人文启示》是由北京出版集团出品、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组制作、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科普电视片,2015年播出,现在在腾讯视频上可以找到。看这部电视片的原因,是北京出版社给我寄来了《播火录》这本书。书籍图文并茂,讲述了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探险者,为了人类的进步,付出的艰巨努力和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些伟大的人物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把进步和光明带给人类。该书同时也记录人类在文明进步的道路上所犯的错误。比如在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之后,人们以为很安全,在各种器物上甚至化妆品中都使用镭,导致大量的人被辐射至死。全书的撰稿人赵致真老师,有着杰出的知识结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笔俊雅,令人十分佩服。他写过很多科普电视片的解说稿,其他的我还没看过,但这篇《播火录》,确实文辞令人心潮澎湃。我翻阅完书籍,赶紧找来电视片观看,结果一口气,就把两季14集电视片全部看完了,弄得自己夜不能寐。

这周六,高山书院(原来叫高山大学,后来大学名称不让用,改叫高山书院)也邀请我参加了一个推广阅读的活动。高山书院以传播和推广科学知识为己任。他们精心挑选了一百本科学经典书目,向高山书院的同学们和全社会进行推广,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科学图书,提升国人的科学素养。他们在23日读书日,专门挑选了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举行经典书目的发布会。我是文科出身,对于科学著作十分陌生。他们把这一百本书寄给我,我一看书名《几何原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就彻底晕菜了。我历来对学数学和理工科的人,充满崇拜和敬畏,觉得自己的脑袋实在和他们不在一个档次上。

近几年我也努力靠近一些科普著作,比如上面提到的《世界观》等,但毕竟还是似懂非懂,隔靴挠痒,除了对自己心生愧疚和失落,也只能自我安慰而已。高山书院让我出席发布会,是因为他们认识我,觉得我尽管不懂科技,但毕竟是喜欢读书的人,希望我去致个辞。这样的好意自然不可拂逆。结果韩启德老师在我前面讲,他是真正的科学家和医学专家,他讲完了,我就不知道讲什么了。只能调侃一下自己,最后说:“高山大学100本科学著作的挑选很好,人类提高科技认知水平,对于人类社会的幸福和发展十分重要。但科学技术也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所有的问题,世界上依旧有战争、仇恨、杀戮……这些都不是单独能依靠科学解决的。科学能部分消除人类的愚昧,但不是全部。重要的是,科学要和人文一同,拓展人类的宽度和高度,让人类在不断提升自己双向认知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美好。” 算是为自己只懂一点人文知识给个台阶。

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中,曾预料,人类历史已经来到了终结处。在“历史的终结处”,政治经济的自由平等,会产生一个稳定的社会和世界,让生活在其内的人得到“完全的满足”。现在看来,这一历史终结,只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人类社会在可见的当下,已经充满了各种比原来更加猛烈的冲突:观念、思想、宗教、理念、制度的冲突。这些冲突,一次次突破了人类的想象和底线。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确实存在,但人性中的恶魔也有着不可遏制的破坏力量。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人性的进步微乎其微。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明天更加不确定的世界。

不过,面对这样的状态,焦虑和恐惧,都是没有用的。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对他人有所裨益的事情,不极端、不偏激,不给社会添乱,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进步的建设中来,期待更好的明天。“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日出唤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让和风拂出的音响,谱成生命的乐章;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