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早上8点,何小虎走进车间,打开数控机床。在等待机床加热的20分钟里,他准备图纸、刀具、量具,再挤点时间学习复杂的操作指令。机床加热完毕,机器运转起来,何小虎开始神情专注地打磨零部件,钻刻出只有头发丝粗细1/10的小孔,1个,2个,3个……
一天下来,何小虎通常能加工200多个这种精密的零部件。他说,机器运转声和切削铁块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动听,数控机床是他的“双手”,也是他最亲密的朋友,这些零部件就是他得意的作品。
何小虎是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35车间机加四组数控车工、高级技师,今年36岁,是厂里最年轻的技能导师。4月28日,何小虎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35车间机加四组数控车工、高级技师何小虎。受访者供图火箭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和燃烧室被称为“心脏中的心脏”。从业11年来,何小虎完成了以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各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燃烧室等关键精密零部件的加工任务。他的绝活是在非精密环境中实现产品精密加工,通过对机床性能熟练掌握以及工艺方法,把机床性能发挥到极限,保证零部件达到头发丝1/10的加工精度。
此前,在长三乙火箭发动机喷注器架的生产中,需要加工几项基本尺寸为3.5mm、公差为0.008mm的深小轴,加工难度达到车间现有设备极限,即使由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加工合格率也只能保证20%。但何小虎却“偏向虎山行”,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反复试验、查资料,数月之后他提出了利用机床最理想加工时间段进行精密加工的思路,颠覆了传统加工方法。按照他提出的方法,第一批次试加工时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何小虎说,“创新的方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一个工艺存在弊端,可能有很多原因组成,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的点,再逐个解决,就会出现创新成果。”
受访者供图几年前,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展示了一个三层嵌套、正四面体结构“玲珑球”,被网友称为最牛车工的作品。何小虎很不服气:同样是车工,我们能不能挑战极限,做出一个最牛作品?
于是,“航天炫”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个三层嵌套、正十二面体的“玲珑球”,由一整块不锈钢毛坯料一次加工成型,最薄部分只有一毫米。从创意到加工,何小虎带着徒弟耗时三个多月完成。不久前,他们又对“航天炫”进行了升级,完成了十层嵌套、正十二面体的结构。“这个‘航天炫’不是零部件,是一个炫技的作品,体现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制造的一些技术。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展示中国航天工匠的加工技能。”何小虎说。
在工作中,何小虎喜欢“管闲事”,发现别的技工工作环节效率低或加工方法有质量隐患,他就去钻研怎么帮助他们改进。“出问题的发动机一旦装到火箭上,会影响发射任务的成败,甚至影响宇航员的生命。绝对不允许从我们手中溜走一件瑕疵产品。”
受访者供图从事航天事业是何小虎将近20年前的愿望。2003年,他在延安农村老家的电视上看到中国飞船把杨利伟送上太空的消息,就对航天事业心生向往。虽然没有如愿考上大学成为航天器设计者,但他的航天梦没有熄灭。他选择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数控机床,凭借实操第一名的面试成绩,最终成为火箭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工人。
“从打开机床那一刻起,我的心就能完全静下来。忘记一些烦恼,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我认为是很幸福的事。”何小虎说。
从2010年进车间到现在,何小虎加工的零部件难以计数。每一次航天器成功发射,他都无比自豪,“我很庆幸作为技能工人从事航天事业,我很幸运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