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许多跑步者都有相同的目标:跑得更快。不过,研究者发现,加速可能会违背自然生物学机制。
结合实验室监测的跑步者数据和可穿戴健身追踪器记录的3.7万次跑步过程,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自然倾向是以保持最少热量损失的速度跑步,而这是想要缩短时间的赛跑者必须克服的问题。相关研究4月28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由加拿大皇后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已经在实验室里研究跑步机理15年了,但此前还没有机会在野外研究跑步。论文合作者、斯坦福大学教授Jennifer Hicks表示:“我们能够融合这两组数据,从而获得新的见解,并将更棘手的可穿戴数据与黄金标准的实验室实验结合起来,了解人们是如何耗能的。”
最让研究小组惊讶的是,他们在合并的数据集中发现了一致性。
论文第一作者、皇后大学神经力学研究员Jessica Selinger说:“我们凭直觉认为,人们在短距离跑得更快,而在长距离跑得更慢。”
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多数被分析的跑步者,无论是进行短距离跑步还是1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跑步,都采用相同的速度。
从进化的角度看,人们以消耗最少能量的速度奔跑是有道理的。
这种热量守恒现象在整个动物王国中都观察得到。但在现代世界,人类跑步的原因已经改变了,而且如果目标是速度,跑步者可以使用一些技巧。
“听更快节奏的音乐已经被证明有助于加快步频,从而提高跑步速度。”Selinger说。此外,跑得更快的伙伴也能给你动力。
Selinger和Hicks希望,从可穿戴设备获得的大量健康数据,将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人群。Hicks说:“你可以研究建筑环境和娱乐资源获取之间的联系,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层,从而真正理解如何更广泛地改善身体活动和健康。”(冯丽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2.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