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筑牢“经济底” 稳增长政策发力路径明晰

时间:2022-05-05 10:52:00 | 来源:财富动力网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7%,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业内人士表示,4月PMI数据或已触及本轮低点,5月回升概率较大。从高频数据看,疫情对经济冲击最大阶段正在过去,本轮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速的底部或在4月出现,5月起,国内经济开始进入向上修复期。

综合节日期间多位财经部委官员的表态来看,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增长政策将从加大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力度,加快退税减税进度,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力。

PMI继续回落 经济低点或在4月

“4月PMI数据充分体现了本轮疫情造成的冲击。”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说,4月制造业PMI继续回落,PMI及各分项环比转弱的速度均有所加快。尤其是4月上旬物流受阻,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罕见降至40以下。考虑到4月中旬起复工复产推进,下旬需求高频指标已有边际改善迹象,加之上海地区疫情明显改善,4月PMI数据或已触及本轮低点,5月回升概率较大。

本轮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速的底部可能在4月出现。国联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表示,考虑到上海已经逐步开始复工复产,疫情对经济冲击最大的阶段正在过去。在政策持续加码下,未来经济增速有望逐步回升。

“政策全面转暖,经济底已现。”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近期上海地区疫情形势趋向缓和,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推进,保畅稳链逐步得到解决。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房地产、平台经济、基建进行一系列积极部署,全面扩大内需,给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注入强心剂。

国信证券报告认为,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存在一定滞后性,4月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比3月大。在当前疫情形势缓和情况下,今年经济增长的低点或在4月出现,5月起国内经济开始进入向上修复期,6月经济大概率将恢复正常。

部分指标改善 经济增速有望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频数据和先行指标释放出当前经济有回暖迹象。

在政策支持和上海推进复工复产背景下,全国整车货运物流指数出现一定程度改善。高频数据显示,4月28日全国整车货运物流指数较4月6日低点回升30%,4月第三周数据环比第二周已经企稳。

从预期指数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和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保持在景气区间,表明多数企业对市场走势仍有信心。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近期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物流畅通保供,加大助企纾困等各项政策力度,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政策效应显现,企业预期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机构预计,5月、6月经济将出现反弹。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随着疫情冲击边际下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经济发展将逐渐趋于正常,经济增速大概率在4月见底,5-6月有望反弹。参考2020年经验,工业的反弹速度和幅度将大于消费和接触型服务业。

国信证券报告认为,考虑到稳增长政策加码以及补偿性增长的加持效应,预计6月经济同比增速达到6%。

力促稳增长 政策将多向发力

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下一步宏观政策动向。

“下一步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积极应对超预期变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要深入推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力度,细化实化已确定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研究采取更大力度举措,尽最大可能推动服务业企业开张营业。

退税减税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目前,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正在加快实施。5月会提前退还小型和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此后还将加快大型企业退税进度。除今年新出台的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外,此前出台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也在正常办理并加快进度。

专项债是今年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许宏才预计,各地二季度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工作,并于三季度完成扫尾。

“稳住工业增长,要把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保通保畅,稳定产业链大循环。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落实落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着力打通一些地方还存在的堵点卡点。与此同时,要全力以赴助企纾困、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推动已出台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制定完善应对预案,及时采取有力措施。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