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大厂裁员、竞争内卷,程序员还是份好工作吗?

时间:2022-06-24 21:46:11 | 来源:经济观察报
封图:图虫创意封图:图虫创意

2018年后,随着资本退潮、流量见底、政策监管等影响,互联网行业对于程序员用工需求急剧减少,人才市场回到冷静期。跳槽薪资即涨幅30%已经成为过去式。

作者:田进

导读

壹 ||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业务扩张步伐放缓,最终造成互联网行业对于程序员用工需求的急剧变少,人才市场回到冷静期。

贰 ||从2013-2018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正好遇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薪资水涨船高。那个阶段,拥有几年互联网大厂工作经验的程序员,涨薪30%成为了跳槽的最低门槛,涨薪50%—100%的也大有人在,互联网公司抢人可谓 ‘癫狂’。

叁||优秀程序员还没内卷到供传统IT公司随意挑选的地步,优秀毕业生和市场上优秀的程序员依旧是稀缺资源,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IT公司,这样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2022年,从电子科技大学(958、211高校)硕士毕业后,陈雨感知到了互联网大厂招聘的趋冷。

去年找工作时,互联网大厂还招聘了陈雨的不少同学,但今年缩招明显,陈雨和他的同学们几十份、上百份的投递简历,都被很多互联网大厂“婉拒”了。

而在过去几年,像陈雨这样的高学历应届生,进入互联网大厂、年薪30万被认为是普通家庭子女最理想的职业路径。

拥有6年头部互联网公司经历的崔瑞变得越发焦虑,今年大厂裁员的消息风声鹤唳,在公司近一万名程序员中,他基本看不到35岁以上的基层研发人员,被裁掉的老员工可以去往哪里就业他不知道。互联网行情能否转好、是否会被裁掉等问题他也没有答案。唯一确定的是,自己没办法长久留在北京。

前程无忧提供给经济观察网的一组数据显示了企业谨慎的招聘态度:5月22日-6月5日,前程无忧对142家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和系统领域的企业的调研显示,2022年疫情影响下,23%的企业招聘人数锐减,7%的企业冻结招聘。

这种现状让崔瑞越发怀念前几年的“黄金时期”,工作四五年后月薪在3万元左右的程序员比比皆是。

在互联网、高科技领域做猎头的十年间,科锐国际互联网行业总监、数科同道专家顾问黄旭洋也曾参与过互联网公司的“抢人大战”。他认为2018年后,随着资本退潮、流量见底、政策监管等影响,互联网行业对于程序员用工需求急剧减少,人才市场回到冷静期。跳槽薪资即涨幅30%已经成为过去式。

尽管需求依然普遍存在,平均薪酬也高于大部分行业,但程序员这一职业正在滑过高光时刻,从“金色传说”变为“金色普通”。

一如曾经的房地产和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与新能源等赛道正在成为资本的新宠,并释放出旺盛的人才需求,没人能准确预测这样的热潮会持续多久。

只是,对于刚刚完成高考的千万毕业生而言,他们可能不得不通过对职业的波动起伏作出观察,从而跃上那辆“时代的列车”。

存量博弈

综合考虑后,陈雨最终选择了一家工作地在成都的银行软件研发岗位,税前年薪20万元出头,工作时间从早8点半至晚8点。

如果有进入互联网大厂的机会,陈雨坦言自己依然会考虑跳槽,其中关键因素是互联网大厂的薪资会比银行高出很多。但他也需要筛选岗位是否为核心部门,否则项目一旦在几年内砍掉,存在失业风险。银行的岗位则更稳定、加班更少。

观念上,陈雨也早已为互联网公司的“996模式”做好了准备。他说:“去互联网肯定要经常加班,毕竟人家给那么多钱。我们年轻人的优势就是学得快、比较能熬夜。”

但留给陈雨的机会并不多。2022年,大厂裁员引起了普遍的讨论。身为互联网大厂的老员工,崔瑞的直观感受是应届生越来越卷。“现在应届生的水平已经比得上我们工作两三年后的技术知识储备,但即使这样都很难进互联网大厂。新人要做好比老员工更内卷的准备才能找到工作。想要复制我们过去几年的职业路径,可能要付出几倍的努力。”

“互联网就业市场从增量红利模式转入存量博弈时代,极大概率是一个不可逆事件” ,2月25日,拉勾招聘在发布《2022年互联网行业春招薪酬报告》时,拉勾创始人许单单说。

黄旭洋认为这种形势的变化在2018年以后已经初步显现。彼时,互联网技术深入渗透到社交短视频、电商、本地生活等各个细分领域,各个赛道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市场饱和度已经很高;其次,在政策的监管下,一些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按下暂停键;第三,流量增长已经见底,各个平台的APP普及度已经非常高。三方面因素导致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业务扩张步伐放缓,最终造成互联网行业对于程序员用工需求的急剧变少,人才市场回到冷静期。

随着互联网公司招聘需求的放缓,鼎甲科技这类传统IT公司在2022年接收到的简历也比往年明显多了起来。只是,这并没有给公司的招聘难带来多大改观。

首当其冲的便是公司满足不了很多应届生的高薪预期。在校招过程中,鼎甲科技CTO马立珂发现,从985、211到普通一本院校,今年应届生薪酬目标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相比去年总体目标上涨了10%甚至30%。“如果我们给不出足够待遇,他们就倾向于读研或者‘慢就业’。这样的提高幅度跟行业乃至经济的起伏出现了背离,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也挺纳闷的。”

应届生对于程序员职业持续而稳固的预期正在与现实情况背道而驰。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向经济观察网介绍,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毕业生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约6%。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人才薪酬在众多职业中仍位居第一,薪资与去年相比也保持了正向增长。

黄金年代

直到现在,崔瑞仍庆幸自己在2012年填报了计算机专业。

那一年,土木、机械还是崔瑞高中理科班诸多同学心目中的理想专业,建筑学专业霸占着各大人力资源机构应届生薪酬排行榜的头把交椅。他说:“以我考取的渤海大学为例,那一年计算机招生分数比很多理科专业都低,班上很多同学都是被调剂过来的,计算机专业不温不火。”

2016年毕业时,超乎崔瑞的预料,程序员反倒变成了更抢手的职业。和他一样掌握一定程度算法的同学,可以随时在北京互联网公司找到一份月薪一万起步的程序员工作。以他在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为例,工作四五年后月薪在3万左右的程序员比比皆是。“那时也不需要什么背景或学历,靠技术能力说话,身边就有专科学历但公司职级很高的员工。”

在老家辽宁葫芦岛,崔瑞这样的高薪几乎不可想象,他也成为同村长辈乃至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黄旭洋说:“从2013-2018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正好遇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薪资水涨船高。那个阶段,拥有几年互联网大厂工作经验的程序员,涨薪30%成为了跳槽的最低门槛,涨薪50%—100%的也大有人在,互联网公司抢人可谓 ‘癫狂’。”

这样的“癫狂”来自于移动互联网2013年开始的快速增长。在互联网新公司不断涌现以及平台用户量急速扩张的同时,程序员的抢人大战一触即发。

“互联网公司的研发人员是专业性很强的工种,而当时市场上的既有人才储备比较少。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需求爆发增长时,势必导致程序员供不应求。互联网公司又多是创业公司,能吸引人才的无非是薪酬与期权。所以一跳槽涨薪30%的现象非常常见,期权也让一部分人在公司上市后实现财富暴涨”,黄旭洋表示。

因为薪酬缺乏足够竞争力,传统IT公司在过去十年中与互联网公司抢人大战烦恼不已。

马立珂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我们主要做数据容灾备份软件研发,基于业务需求,公司对应届生学历、知识储备都有一定要求。十年前,我们还能招到顶尖院校的优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后来互联网大厂的高薪资打破了市场薪资平衡,互联网公司成为应届生的首选。为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并采用股权激励计划以及一年以上的自主培养等方式吸引应届生。”

为更好吸引应届生,每年春秋招,鼎甲科技的人力资源部门都会深入一些计算机专业排行靠前的高校去做宣讲、校招,同时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签约实习合作,这些方式每年能为公司贡献约十位计算机相关专业应届生。

马立珂说:“移动互联网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们这类传统实体行业其实也需要同步发展,尤其在卡脖子的大背景下。只是资本更多流入了风口产业,我们这类长期深耕某个领域的传统行业得不到资本的青睐,所以招人也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风口永不眠

2016年,入职头部互联网公司后,崔瑞体会到了什么叫“金钱永不眠”。

吃住在公司、每年1/4时间在加班熬夜成为崔瑞生活常态。正常工作节奏下,他的工作时间为早10点半至晚9点,遇上新项目上线或紧急故障,则需要24小时待命。最近一次连续加班经历为某便利店外卖项目上新,为此他和同事两班倒,他负责从晚上8点至第二天早晨8点盯着项目的平稳运行。这样的生活方式也给他带来了月薪3万的待遇。

崔瑞说:“我们这类普通家庭出生的,当程序员算是变现最快的方式,否则能想到的只有开店做生意或考公务员,但这两者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看到程序员的高薪资,一位大学学养殖专业的朋友也转行去培训机构学习编程,同行业也有很多半路出道学编程,就是这么现实。这一行没有学历歧视,能力强薪资也就能高到离谱。”

现在,29岁的他因为裁员危机开始构想追逐新的热点。他将理想职业道路修改成等到被裁员或干不动,回到大连或沈阳找一家外包公司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

因为不断的内卷与焦虑,崔瑞这位行业老员工劝新人尽量不要选择这一行。他把自己的工作称之为“浮士德式交易”——渴望高薪的同时,个人一定得付出代价。

崔瑞说,上一辈人觉得挣钱多就是好的。但说句没人信的实话,金钱绝对不是人生幸福的标尺。如果没有从事互联网,我可能挣的没有现在多,但会比现在幸福。程序员本身迭代就很快,叠加这两年的企业经营压力,个人就业更是朝不保夕。“我们是恰好登上了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列车,现在新人想再去赶,有点难。”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专业选择也不能盲目追逐热门,掉进“热门陷阱”。

熊丙奇表示,在填报志愿时,个人要对自我进行分析,根据兴趣选择适合的学校与专业。正在推进的新高考改革,也是旨在引导学生根据专业兴趣选择适合的学科组合。一些考生、家长认为的“热门”,是招生人数多、开设该专业学校多的专业,这些专业其实是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冷门”。中国高校近年来撤销较多的专业,就是10多年前考生和家长追逐的“热门”专业。

优秀程序员依旧紧俏。马立珂表示,优秀程序员还没内卷到供传统IT公司随意挑选的地步,优秀毕业生和市场上优秀的程序员依旧是稀缺资源,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IT公司,这样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市场上毕业生每年以百万计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整体水平的提高,很多应聘人员还是达不到公司的业务水平要求。

尽管如此,从数据的增长上,一些新兴的行业正在释放更强烈的人才需求。6月,智联招聘开展的“潜力行业调研”项目显示,高技术制造、生物工程招聘职位增速分别高达28.2%、141%,远高于全行业职位增速,并且受访从业者的工作体验更好。此外,新能源、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因为政策支持等因素,成为大部分职场人心中的“潜力行业”。

李强表示:“不论哪类水平院校毕业生,都应积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缺口。例如,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芯片/半导体等高速发展的新兴职业人才供给不足;此外,还有一些新职业,如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智能硬件装调员等,也存在人才缺口。选择潜力行业,有助于在有成长性的赛道中,先为自己争取一张入场券。”

(应采访人要求,文中崔瑞、陈雨系化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