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县城逐步形成新的消费力量、消费方式、消费场景。此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下一阶段,进一步挖掘县乡消费潜力,需将促进县域消费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县城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作用,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城带乡的县域消费新格局,为有力有效扩大内需、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许多县城表现出发展成为中小城市的趋向,在引领县域消费扩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据笔者测算,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县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5.1万亿元,占县域的27.7%,占全国的12.5%;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8.4万亿元,占全国45.1%。
近年来,县城在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发凸显。特别是县城人口加快流入,集聚形成重要消费力量。县城平均人口规模从2010年8.50万人逐步增长到2019年10.47万人;2019年,县城人口占县域比重达23.13%,比2010年提升了3.89个百分点。县城逐渐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依托、数字经济下沉的重要载体以及吸引城市消费人群的新平台。
与此同时,县城的消费内容和方式持续升级,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电商平台加快下沉,将县城作为抵达农村市场的重要一站,积极在县城布设物流配送中心和消费体验中心,借助县城与乡镇之间的人员流动将网络逐渐延伸至乡镇和农村,迅速打开县域消费市场。县城也成为品牌商的增量市场布局重点,县城的品牌消费不断提质升级。
现实地看,当前我国县城的消费供给、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等依然偏弱,许多地方的增量消费少,存量消费升级、潜力释放较为缓慢。总体上看,县城对县域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一是消费供给下沉不足。长期以来,县城市场规模偏小,消费水平偏低,大型企业等市场主体下沉力度不足,县城消费供给的规模与质量尚难以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县城商业作为县域线下消费的核心载体,其集聚消费和满足消费的功能偏弱,县城服务业主体发展也相对滞后。
二是现代化设施布局尚不完善。县城公共设施和流通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居民宜居生活和便利消费的获得感不强。一方面,县城公共设施及其配套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县城流通设施现代化水平较低,多数县城远离港口和机场,物流主要依赖公路运输,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冷链、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建设尚存短板,消费品从城市到县城再到农村的流通不够顺畅。
三是扩消费缺乏产业支撑。多数县城缺乏支柱性产业,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日趋减少,相关配套不完善,消化本地劳动力和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均存在一定困难,居民收入难以有效提高,消费规模可持续增长和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均面临较大制约。
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多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市圈、城市群、大城市发展获得较大关注和支持,促进县城发展的政策供给相对不足。需要看到,许多县城的规模已经相当于中小城市,但难以按照城市建设的标准进行规划,在相关商业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难以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这也是造成县城发展环境以及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积极构建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县域消费格局,关键是要更好发挥县城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关键节点的作用,以县城为中心、以城带乡,推动县域消费品质、消费设施、消费能力、消费规模全面升级。
一要推动县城消费供给提档升级。鼓励品牌和服务下沉,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市场主体。着力丰富县城消费场景、创新消费业态。创造更多消费空间,打造品质消费环境。以此更好满足本地居民、返乡农民以及进入县域的城市居民的需求。
二要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县城公共设施建设,构建县乡联动网状流通格局,完善县域消费设施布局,提高县城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强化县城对县域消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这方面,既要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建设,加大医疗卫生、养老托育、公园绿地、文娱体育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加强进城人口集中居住区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又要打造形成以城带镇、以镇连村、县乡联动的网状流通格局,保障县城到农村的流通渠道畅通。
三要增强县城产业的内生增长动力。根据县城基础条件优势,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居民就业水平,吸引更多市场要素集聚。具体来看,邻近大城市和都市圈的县城,要积极承接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外溢,加强与中心城市产业系统的分工合作,加强农产品供给、生产制造、康养休闲等方面的配套功能;远离大城市的县城,要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对周边消费资源的引领和带动。此外,还需支持引导产业公共配套建设,推进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县城发展与产业发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四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统筹规划县域经济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完善城乡要素资源跨界配置相关政策、补齐县城公共服务短板等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县城,提升县城承载力,进而提升县城消费的规模化水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王 微 陈丽芬)
【责任编辑:潘一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