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光
好作品是需要再三品读的,比如《边城》。
初品《边城》,是在大学求学阶段,只读出小说描写的茶峒小镇,有一个摆渡为生的老人,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把过河的人从此岸摆渡到彼岸,自己的儿子、儿媳都早死,唯一的孙女翠翠与他相依为命。
后来,在沈从文34岁创作《边城》的年龄,我又品读了《边城》。创作《边城》时,沈从文极尽耐心和细致,6万字,在一茶几兼书桌上,写了整整6个月。我仿佛透过《边城》看到沈从文,倔强地望着屋檐,望着河流,望着大海。
《边城》是本博大精深的书,其中囊括了山水间的诗意和淳朴的民风,还蕴藏着沈从文滚烫的热情和深沉的思索。沈从文的笔触所及是温情与美好,是人文关怀,是美学与柔情的融会贯通。
品读《边城》美在意境。
《边城》营造了田园、牧歌式环境。那清碧的酉水,强悍的船工,河畔人家及沿河十里灿若明霞的桐花氤氲,楚楚动人。
黄昏,河湾的小船闪动灶火,河滩的夜,如梦如幻。小河流淌的是情感,是诗意,是人生,是岁月,是梦境。
品读《边城》美在情感。
茶峒依九龙山、香炉山,面朝月鸣山,在静谧流淌的酉水河边,滋生了缱绻乡情,浪漫的爱情,孕育了古老的风物、历史和民俗。
边城茶峒风雨沧桑,烟火缭绕,读懂了酉水,就读懂了这里祖祖辈辈生活的人,他们简单、质朴。
边城的爷爷、翠翠、大佬、二佬、花狗……林林总总的人物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间。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情,丰盈的生活洋溢着真实和简单。
边城的情感在多情的翠翠,在舒缓的光阴,在那山、那水,那萦纡光亮的青石板,那质朴憨厚的乡邻。正如沈从文所言:“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品读《边城》美在文字。
沈从文小学未曾毕业,后从军、从文。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沈从文暂时寄宿湘人开设的酉西会馆,开始漫长的笔耕生涯。他凭着湘人不服输的骡子精神和“锲而不舍,久于其道”的学习毅力,甘当“前哨卒”和“垫脚石”,对文学孜孜以求,对文学极尽虔诚。
沈从文创作《边城》风格已趋向成熟,并趋向浪漫主义。小说极具诗意,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日臻成熟的境地。其文字古朴、句式简短,主干突出,单纯厚实,朴讷传神。
沈从文终其一生,淡名如水。这本《边城》博大精深,意蕴深厚,值得品读终生。
(本版图片均据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