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鱼生态复原图 杨定华绘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孟馨媛在研究员盖志琨的指导下,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在线发表了泥盆纪多鳃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的多鳃鱼类东方鱼化石。东方鱼是迄今为止已知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类,鳃囊数目最多可达45对,是志留纪时期最原始盔甲鱼类的7倍以上。
通讯作者盖志琨告诉《中国科学报》,盔甲鱼类鳃囊数目成倍增多,一直是一个难以解释的演化现象,新发现表明,这可能是盔甲鱼类对早泥盆世反复出现的海洋缺氧事件的一个演化响应,是东方鱼幸存于中泥盆世的秘诀。
新发现不仅是云南省中泥盆世盔甲鱼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二个中泥盆世盔甲鱼类的化石记录,并将东方鱼属的生存时代从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约4.1亿年前)扩展到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向后延续了大约2000万年,不但填补了多鳃鱼类在云南地区中泥盆世的地质空白,也增加了我们对于盔甲鱼类在泥盆纪时辐射演化和扩散迁徙路线的认识,同时对探讨盔甲鱼类的鳃囊数目与早埃姆斯期海洋缺氧事件的协同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9615/j.cnki.2096-9899.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