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天链”新星“入列” 天地“链曲”谱新章

时间:2022-07-13 13:45:24 | 来源:媒体滚动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马帅莎 张银)7月13日,天链二号03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定点后,该星将与之前发射的天链二号01、02星三星组网,组成中国第二代中继卫星系统,提升中国天基测控与数据中继的能力。

北京时间7月13日0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自2003年起开展中国中继卫星研制工作,于2012年实现天链一号三星组网,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可覆盖全球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如今,中国再次实现从天链一号系统到天链二号系统的跨越,谱写中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建设新篇章。

从无到有:测控覆盖率从18%提升至近100%

中继卫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可以发挥轨道高度优势,“居高临下”跟踪在中低轨运行的航天器,并将获得的数据实时回传到地面,提高各类卫星的使用效益和应急能力。

在“天链”中继卫星投入使用前,中国一直依托陆基测控站和远望系列远洋测量船,支撑航天器的发射测控与在轨通信任务。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在轨期间,杨利伟与地面进行了数次“天地通话”,当时必须在地面测控站收到飞船信号后,利用短暂的时间窗口,抓紧通信。其余时间,航天员需在舱内等待下一个通信周期的到来。

从过去的间断通信到现在的连续传输,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实现了中国在数据中继卫星领域的“从无到有”,建立起天地间信息“天网”。2008年,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中国的中低轨航天器开始拥有天上的数据“中转站”。神舟七号飞船的测控覆盖率由此从18%提高到50%,科研人员一个半小时内有将近50分钟可以观察到航天员的在轨情况。

2008年至2012年期间,天链一号01、02、03星先后发射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组网,实现对低轨用户近100%的覆盖。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中,中国首次“太空授课”长达近1个小时,整个过程信号连续、画面清晰。随着2021年天链一号05星成功发射,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研制圆满收官。

从有到强:传输速率成倍提升

为了进一步增强数据中继通信能力,中国在完善天链一号系统的同时,开展了天链二号卫星系统的研究攻关。2019年,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拉开中国中继卫星系统更新换代的序幕。与天链一号采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相比,天链二号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研制,载重更大、性能更优,传输速率增加1倍。

天链二号卫星发射在轨以来,与天链一号系统合作,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也能服务于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在高轨通信卫星的发射过程中,部分轨道弧段处于境内地面测控站的盲区,以往通常采用测量船等手段保障发射段测控链路的安全性。今年4月发射的中星6D卫星升空后,由中继卫星直接将测控信息回传至地面站,充分验证了通过中继卫星系统为高轨通信卫星提供测控服务的可行性,降低卫星发射阶段对海外测控站点和测量船的依赖。

此次天链二号三星组网后,两套全球中继卫星系统的使用将大大缓解中继卫星系统资源的统筹问题。在空间站任务中,两代天链卫星系统将全天候为空间站和地面站建起一条条可靠的信息“天路”,为航天员生活和工作保驾护航。(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