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 慧
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利用对口援建平台,以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在推动教育发展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成就人才,用人才高峰撑起共和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一支三人组团教师队伍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城北新区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支教工作,自此,常州与共和的教育工作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常州支教团老师创新支教工作模式,打破个人的学科条线工作壁垒,通过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师徒结对”、苏青两地网络教研等方式,发挥支教老师专业优势,形成支教教师与受援地教师“双发展”。
为更好促进受援地学校教师学科研究和教学能力的提升。2021年7月,在第二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上,共和县教育局和常州市教育局合作开展“组团式”学科研究与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常州支教团老师把课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用江苏先进的教研模式,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独到的教育见解,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扎实过硬的教学功底融入到“示范课”中,引导当地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潜心研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精彩的教学过程、活泼的课堂气氛,打造“魅力课堂”,成为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同时,支教团老师通过开展“推门课”和教研活动,开展课堂诊断,从教学课堂的目标完成度、思维清晰度、教学灵活度、主体参与度、教材熟悉度、知识内化度、课堂幸福度“七度”,“问诊”课堂教学效果,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思悟,指导老师摆脱课堂教学“亚健康”状态,让教师在新课改中实施“有效教学”,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共和县城北新区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多杰表示,在支教团的带领下,学校的课堂教学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支教团教师立足于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的短板,主动指导并参与《民族地区小学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立德树人”视野下民族地区体育学科育人的策略研究》《民族地区汉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以及《共和地区动、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对生物多样性教学的辅助作用研究》等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各个学科的教学科研,使超过50位本地学校老师受益。其中《民族地区小学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民族地区汉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等课题获青海省教研2021年重点课题、青海“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等立项课题。
支教老师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建立“调研需求、联系指导、规范引领”的三位一体的联合教研活动机制,与常州学校联合开展“苏青联合网络教学”。常州学校通过专家理念引领、同步观课辩课、聚焦问题研讨等方式,为学校教师提供优质课堂教学范本,学校教师通过与支教老师的沟通交流,在互动研讨中提高教师教研和教学能力。支教团采用联合网络教研活动为学校带来了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支教团的老师们在广大教师队伍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他们辛勤耕耘、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使当地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教学质量得以快速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