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警惕非法集资诈骗 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时间:2022-08-09 10:45:53 | 来源:媒体滚动

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诈骗犯罪案件呈现持续频发多发态势,且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如“阜兴系”非法集资565亿元、金诚集团非法集资450亿元、“金银猫”非法集资121亿元等,给社会公众造成大量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冲击。因此,研究如何防范非法集资诈骗,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非法集资诈骗的概念与主要特征,深刻揭示了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套路,并结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法律规定,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非法集资诈骗的基本定义与主要特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非法集资诈骗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诈骗具有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其中,非法性是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不具有集资的资格,或者集资方式不合法(如承诺高利率高回报);公开性是指行为人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信息;利诱性是指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社会性是指集资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主体。

非法集资诈骗常见手法和典型骗局

非法集资诈骗涉及领域广泛、类型多样,包括投资理财、网络贷款、股权众筹、养老服务、消费返利、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等。但无论不法分子如何巧借名目,其采用的手段和主要集资流程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基本遵循“画饼—造势—吸金—跑路”的作案步骤。首先,“画饼”构建宏伟蓝图;其次,大肆宣传增加可信度;再次,短期返利、分红让投资者深信不疑;最后,找准时机卷钱跑路。

四大“障眼法”。一是承诺高额回报。诈骗分子以高额回报或者暴利诱导受害者注资,初期,诈骗分子会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对受害者予以返利,一旦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就会立刻转移资金,以经营不当等理由卷款跑路。二是编造虚假项目。诈骗分子一般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等旗号,通过注册公司,经营种植、养殖、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等项目,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受害者投资。三是虚假宣传造势。诈骗分子一般通过装点门面、举办名人讲座、发放传单甚至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等方式“秀实力”、制造虚假声势,以吸引受害者参与。四是利用个人关系诱骗。诈骗分子利用传销模式,通过利益奖励的方式鼓动受害者拉拢亲戚、朋友等熟人参与投资,使投资参与人员呈网络链条蔓延。

五类典型骗局。一是假借养老型诈骗。首先,不法分子通过免费礼物吸引老年人听讲座、参加各种活动洗脑,引起老年人的“养老危机”,然后通过亲情关怀进一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最后以高息回报、生活自理、不给子女添负担等理由诱骗老年人投资,从而实施非法集资诈骗。二是假冒银行型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对外宣称非法机构已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或备案拥有银行执照,假冒民营银行发售原始股、吸收存款。三是境外投资型诈骗。不法分子假冒或虚构境外知名公司、网站,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等旗号,诱骗群众大规模投资,待时机成熟便关闭网站,携款潜逃。四是实体投资型诈骗。以实体餐饮店、健身房、理发店等为载体,向公众兜售门店会员卡、储值卡等,并承诺给予投资者会员待遇甚至分红回报,一段时间后,以资金链断裂等各种理由闭店停业。五是“P2P”投资型诈骗。不法分子通过设立网络借贷平台,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投资项目或招标信息吸收公众资金,后突然关闭网站销声匿迹。

防范非法集资诈骗的主要举措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集资人自行承担。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在投资理财前一定要提高警惕,充分了解信息,增强非法集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务必做到三个核实、四个牢记。

一是核实融资合法性。由于金融业是特许经营行业,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方可从事经营。因此,投资前,可通过查看营业资质证照等方式,核验集资公司/平台是否具有金融业务经营资质、有无监管机构的批准或备案。

二是核实融资真实性。通过政府官网、实地考察、监管机构的公示备案查询系统等形式查看对方的经营模式是否有实体项目,询问资金的投资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其成立时间、规模、经营利润状况等进行辅助判断。

三是核实融资风险性。查看宣传广告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看是否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进行融资。

四个牢记,一是牢记即使是亲朋好友介绍的,也未必是合法的,依然需要保持警惕;二是牢记资金出借周期短未必安全;三是牢记宣称高额回报率、低风险的项目通常是骗局;四是牢记自身经济实力与抗风险能力的匹配度。

最后,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要冷静思考、多方确认,广泛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做到“拖延一晚”再决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