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野外遭遇雷击如何应对

时间:2022-08-26 08:47:05 | 来源:中国科学报

■魏科

8月24日,云南丽江一对新人在玉龙雪山拍婚纱照时遭到雷击,新郎不幸去世。此事引发了社会关注。

据报道,该事件发生于8月24日午后,在玉龙雪山的蓝月谷附近,当时断断续续下着雨。当天13时,当地气象部门曾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8月25日中午,丽江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通报,证实了雷击伤人意外事件。

在为这对新人感到痛惜的同时,我们可能需要了解一下雷电常识,增加野外遭遇雷电的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雷电是全球高发频发的现象,地球上每天大概发生5万次的雷雨,平均每秒钟就有约4000次的雷电,其中有100次左右形成雷击,也就是落雷。

其次,全球变暖可能会让雷电增多。根据2014年《科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全球温度增加会导致雷电频次增加,大概每增加1摄氏度,雷电的频次会增加约12%。据此估算,如果在温室气体等高排放情景(RCP8.5)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增加4摄氏度到5摄氏度,那么全球雷电频次会增加50%左右,雷击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再次,要提前了解一个地方每年雷击的次数。一个简单的估算方法是:一个地方每平方公里发生雷击的次数,大致相当于一个地方每年发生雷雨天数的10%左右。我国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每年雷雨天数大概在30多天左右,按10%估算的话,每平方公里每年应该至少有3次雷击。而我国华北地区每年大概有10到15天的雷雨天气,每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1次雷击。

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做好建筑防雷以及户外防雷工作的原因。

防雷需要谨记一些要点。

首先,在户外,不要站在非常空旷的地区,因为有可能会形成局地最高点,而最高点容易形成雷击。

其次,不要靠近山上只有一棵树、一个棚子或一个小屋的地方,在这种屋子里避雨或者树下避雨,有可能处于局地的高点,成为雷击对象。

此外,要随时留意雷电预警信息。我国夏天雷阵雨多发生在下午和傍晚,所以登山要尽量选择早上出发,中午到达,然后赶紧下山,不要等到下午和傍晚到达山顶,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暴雨和雷击现象。

还有一个小技巧——学会估算雷电的范围。如果你能听见雷声,那么这时候雷电发生的范围大概是10公里之内。所以,只要听见雷声,雷雨云就大概位于头顶1公里到10公里的范围内,这时需要赶紧躲避,因为雷电已经离得很近了。

如果人在野外的话,譬如在野外科考,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如果发现天上有黑云开始在头顶蔓延,就说明雷雨将至,尤其是当云发展得非常快的时候,说明对流非常旺盛,很快就会有疾风暴雨和闪电出现,要赶紧躲到结实的建筑物或山洞里。当然,躲避时要选择地势稍高一点的地方,因为低洼地区容易发生山洪。

如果有人遭遇雷击,通常会出现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现象。这时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在五分钟之内进行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同时赶紧向医院和急救中心求助。在这一过程中,施救者也要注意雷击的风险,选择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急救。

(作者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报记者崔雪芹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