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乃至未来,锂电行业中最强势的环节应该都是锂矿企业。
9月6日,永兴材料一纸公告引发宁德时代大跌。对此创投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永新材料。其证券部人员表示,“最开始,宁德和我们合作是看好公司技术,但合作中有些细节没谈拢。至于是什么细节,则不方便透露。”
而宁德时代方面,截至发稿时,电话均无人接听。9月7日,宁德时代公告称,该事项不会影响公司锂矿的开发进度,含锂瓷土矿开发进度核心取决于采矿等前道流程,而非后端碳酸锂冶炼产能。对此,一位新能源领域关注锂电行业的合伙人级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该笔分手合同,或是“宁王”自己提出的。“宁德时代很可能是自己找到了锂矿,获得探矿权、采矿权。至于选谁做媳妇,扩大冶炼产能,则是所有权人自己说了算。”最新消息显示,龙蟠科技盘后公告,拟与宁德时代子公司等就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开展合作。宁德时代布局上游锂矿与其他产业资本相比,市值超1万亿元的宁德时代,在很早期就进行产业链投资。特别是在电池材料领域,一直在加大对正极材料及锂、镍等资源的投入,先后与富临精工、德方纳米、洛阳钼业、天华超净公司子公司天宜锂业等合作,成立子公司。今年6、7月,宁德时代也出现多笔对外投资。工商登记显示,宁德时代先后投资了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江西升华新材料、江西志存锂业,以及宜春时代新能源科技, 贵安新区中科星城石墨。“这些投资,对于产能庞大的宁德时代来说,太过重要。”上述关注锂电行业的合伙人及投资人对记者表示,一方面,锂电对应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明显,市场空间巨大,宁德时代必须要扩大产能,跟上节奏;另一方面,由于锂矿价格的上涨,宁德时代也被上游吊打。尽管订单排在2024年,但毛利率下滑依旧。财报显示,上半年宁德时代毛利率下滑至18.68%,而去年同期为27.26%,成本压力显而易见。在这位合伙级投资人眼中,目前乃至未来,锂电行业中最强势的环节应该都是锂矿企业。这一领域,从技术上看没什么难度,但开采过程复杂。“首先是环境测评,其次是锂矿开采的政策要素、资源要素,使得行业准入的隐形壁垒较高。”按宁德时代公告所言,创投日报记者发现,宁德时代确有多个锂矿资源。股权穿透显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持股的江西志存锂业,旗下有新疆志存锂业、江西金辉锂业、江西中科锂业,而后者江西中科锂业更是拥有多个矿业公司。采访中,另一位投资人则对记者表示,合作取消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是,双方利益分配不一致。比如,挤压冶炼产能厂的利润。“到目前为止,锂电行业中有锂矿话语权的最强势。而按照合作,系由宁德时代向合资公司供应原材料,并且合资公司100%的碳酸锂产品优先向宁德时代或其指定方供应。这意味着在整个合作中,宁德时代或占据主导。”9月7日,永兴材料证券部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实际产能有3万吨,合作终止后不愁下游买家。未来会以自有品牌,向市场供应正极材料。”至于分手后的规划情况,该位证券部人员则称,“以披露的信息为主”。被上游挤压、下游吐槽的宁德时代与永兴材料分手后,宁德时代9月6日股价一波下跌,但9月7日,随着本田中国、东风、广汽联合成立电池采购公司,与宁德时代确立长期采购体制消息的发布,宁德时代又迎来一波上涨。截至目前,宁王仍在万亿市值之巅。但对于这万亿市值,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厉永兴在接受创投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相比,如果说宁德时代目前的估值是合理的,那么比亚迪则是低估的。反过来,如果比亚迪目前的估值是合理的,那么宁德时代就是过分高估。“从产业链看,最上游的矿产到电池材料,再到中端电池企业,最后是汽车品牌,整个锂电电池产业的价值,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在技术上,未来一定会出现固态电池,但没有新方案出现之前,电池企业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小。”厉永兴谈到。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例,无论是麒麟电池也好,还是刀片电池也罢,都是结构上的改进,而非电化学的创新。“在工艺达到规模效应之后,边际效应将逐渐递减。正如广汽董事长曾庆洪所言,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40%~50%%,现在是不是都在给宁德时代打工?”“从这句话上看,汽车主机厂有自建电池厂的趋势和动机。”厉永兴继续说道,以前汽车主机厂不敢做电池厂,一是产业链供求不清晰,不敢大手笔投资;二是,技术路线或许也还有变革,以至于没有快速出手。但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清晰,电池技术大同小异,再加上终端有品牌溢价,自建电池厂是必然趋势。“而自建电池厂的门槛也不高,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到供应链,都有现成的企业。随便在产业中挖点人过来,就可成形。至于最上游的锂矿,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也会布局。届时,中游的电池企业就会被挤压,显得被动。”当然,宁德时代也不是没有优势,IP就是其最大优势,这是占领消费者心智的部分。“但未来这一IP是否价值万亿,值得商榷。”与此同时,厉永兴也强调,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存在周期性,只有大小年之分。“在成本挤压过程中,未来如何倒逼,或者产业重塑,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事。只是,整个行业向上曲线十分明确,下游分包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在技术趋同的背景下,最后谁最有话语权,会是巨头玩家对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