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个基于信创的混合云,初衷是解决证券行业突发的问题。”中信建投证券基础架构与AI服务研发组负责人李剑戈在介绍入箱项目时表示,“基于信创的金融混合云构建项目”可以帮助解决证券行业潜在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及推动信创产品提供高水平、关键业务能力的解决方案。
李剑戈举例称,如果受市场行情影响,客户涌入流量特别大,可能会出现异常,该技术预计可以将处理互联网侧突发流量能力提升约3-5倍,投入成本降低50%以上。
2021年3月,中国证监会在北京地区率先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工作要求,北京地区完成首批试点项目的征集遴选、专家评审、专业评估、社会公示等工作,并于同年12月30日启动对首批项目的试点。中信建投这一项目即为入箱项目之一。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开始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的城市,为全面展现首批项目特点,同时也对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进行回顾、展望,北京证监局、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共同组成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专项工作组”(即“北京工作组”)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推出了“独家揭秘北京首批项目”专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话相关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申报的关键人员,试图对首批项目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分析。
剑指技术“卡脖子”问题,券商流量蜂拥可扩容
李剑戈介绍,证券行业在行情特别好时,经常会发生各种问题,包括处理能力、响应能力、客户体验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行业内部深入分析后,希望通过上云的方式将其彻底解决。
此次中信建投项目可以帮助解决证券行业潜在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及推动信创产品提供高水平、关键业务能力的解决方案。此外,提供网上交易、手机APP等一篮子证券关键业务混合云服务。
提及这一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李剑戈举例称,比如券商流量蜂拥引起的异常问题。如果受市场行情影响,访问人数迅速增多,客户涌入流量特别大,可能会出现异常,该技术可以快速把容量处理能力和网络处理能力扩容。预计可以将处理互联网侧突发流量能力提升约3-5倍,投入成本降低50%以上。
与此同时,该项目也尝试为云计算监管提供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为行业更为有效的监管金融云计算,释放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能力,提供一手的技术标准、实践方案、运行数据等素材。
“在上云的环节中,整个行业都是既爱又怕的状态。”李剑戈指出,上云可以依靠整个接入能力、处理能力、计算能力彻底解决很多突发性的计算需求和网络需求。但是这一过程中,又不得不考虑金融行业数据安全、客户信息安全、体验后的业务完善。
李剑戈称,近两年来在政府指导和行业推动下,整个信创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觉得在信息创新的基础能力和硬件能力提升的大环境下,基础环境的安全问题解决了,所以可以再增加一些垂直领域的可信计算的安全保障技术,为行业发展做一些贡献。”
该项目除了中信建投证券牵头外,还有4家合作单位,包括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数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三家科技企业和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科技企业和机构合作,一方面为业务和行业进步引入了新的科技创新力量,另外一方面各方在合作中也奠定了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的一个基础范式。
“这个项目有多个合作单位参与,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和很多龙头科技公司、科技独角兽企业等联合研发,最后提出一个整体方案。这个协调对于我们来说,前期做了很多沟通以及大量基础工作。”李剑戈表示。
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合规是前提
在首批北京监管沙箱项目中,中信建投证券两个牵头项目成功“入箱”。
李剑戈表示,金融科创试点传导到具体项目之前,公司高层迅速响应,成立了金融科技试点工作的领导小组,从机制、流程各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最初申报的项目较多,而且一审和二审中都得到很高评价。另外,中信建投证券在金融科技上持续投入,很多团队平时就储备了创新项目,都可以拿出来去响应号召。
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首席信息官、信息技术部行政负责人肖钢也表示,整个科技试点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中信建投证券还有其他项目储备,也在跟监管沟通,做一些技术上的准备或探索。“我们也争取下一批继续申请。”
据其介绍,目前工作中,中信建投证券的科技创新总体围绕客户、产品、服务、员工等方面开展,根本是坚持合规。“我们与合规风控部门会和业务部门共同探讨,集中解决他们面临的痛点,更是在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来满足客户及员工使用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肖钢也指出,引入新技术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但创新试点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指导提供了一些数据或实践分析,也促进金融证券行业与科技的联动,以点带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信建投的多个业务场景中都已经应用了不同技术。肖钢介绍,未来证券行业的应用场景颇多,业务过程中的合规性管理,于投资者保护及监管部门的监管等来说,都是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应用场景。“比如,主动投资方面,是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寻找潜在投资机会;原来大量需要人工的,可以通过科技优势来替代人力。”
对话
新京报贝壳财经:此次入箱项目主要优势是什么,具体如何呈现?
李剑戈:此次入箱的项目有两方面优势,一是作为整个业务的连续性保障,面对突发的、突增的市场流量,有效扩容,系统不会发生异常和中断。
二是性价比方面也得到较大提升。举例来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客户资源可能是5倍或10倍增长,但是平时可能只有1/5,如果为了应对一个突发的增长,投入10倍的资源设备,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而现在可以通过快速上云实现资源扩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新京报贝壳财经:后期项目落地有何规划和预期?
李剑戈:第一是技术上的规划,第一期试点基本截止到1月上旬。我们最后上线的工作人员还在进行记录,目前第一期试点基本上都已跑通,可以放入一些应用。
2022年可能会在技术上继续拓宽,比如第一期只跟深证通进行了接洽,后续可能会跟上证通等打通,现在只是提供了一些混合云,后续可能会提供云原生的零信任的能力。另外,希望向监管机构提供一些心得或体验,为建立一套混合云行业模型贡献力量。
此外,业务方面,第一期上线后,我们会把一些APP应用做试水,后期可能会把更多的大数据、智能计算放入混合云的生态中。
新京报贝壳财经:怎么看待科技公司在金融科技创新中扮演的角色?
肖钢:一直以来,科技公司也给予我们很多服务方面的支持。
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有外部的技术支持,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什么都做的很好,各个公司都有各自的技术优势,所以希望能够积极引入或和他们合作;另一方面,也规范了科技企业对金融行业的理解,和金融行业合作过程中,这些科技企业的行为也在相对规范。
新京报贝壳财经:此次项目和多个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如何选择合作对象?
李剑戈:每个公司都有最擅长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行业应用和行业场景化上做一些描述,但合作伙伴更多专注于前沿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等领域。我们希望找到在某个领域最擅长的公司一起合作。
具体的项目推进中,这些企业可能更有优势,比如某个领域和行业的龙头企业、专业企业,因为他们代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我们需要的垂直领域、拥有技术主导性的独角兽企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黄鑫宇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