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加大过程与结果监管 确保“通信行程卡”用户数据销毁无死角,希望以下加大过程与结果监管 确保“通信行程卡”用户数据销毁无死角的内容对您有用。
随着疫情防控举措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据悉,相关用户信息也将彻底销毁,以杜绝数据安全风险。
“通信行程卡”是由信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2021年3月30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防疫健康码”整合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相关信息,可在健康码中显示用户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行程信息。9月,为助力群众安全出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把健康码和行程码整合“一页可查”。
从“通信行程卡”的发展历史来看,是由多个电信运营商共同发起,为手机用户提供的行踪查询服务。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通信行程卡”与“健康码”进行了更大程度的整合,便于有关部门对于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行踪追溯,从而更加精准高效完成接下来的防控工作。
随着“通信行程卡”的下线,另一个重要问题浮现出来,“通信行程卡”附载了海量用户行踪信息,这部分信息的储存可能分散在多个主体,比如,开发该程序的相关电信运营商,以及微信、支付宝、APP等各类服务商,运营商和服务商共同构成“通信行程卡”的服务主体,但他们不应拥有对用户数据的使用权。尤其是涉及如此巨量的社会群体行踪及隐私信息,一旦出现相关信息被不当使用或者泄露,则会给用户个人权益及社会安宁造成严重影响。
也因此,让用户信息随“通信行程卡”同步有序退出,是公众关注的大事。此次明确将彻底销毁,体现出有关部门严格谨守包括《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内的各项法律原则,将采取有力举措,最大限度保障用户信息及隐私。
不过,正因为“通信行程卡”背后的用户信息价值巨大,包含用户的日常出行、消费等其他信息,堪称大数据中个人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也很容易被各方盯上,无论是“通信行程卡”的运营商、服务商,还是众多从事大数据产业开发的企业以及更广泛对消费数据孜孜以求的市场主体,都会将其视为不可多得的“宝藏”。因此,对于“通信行程卡”所附载的用户信息,处理起来需更加谨慎,需堵住各种信息外流暗道。
按照《数据安全法》的规定,工业、电信、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承担本行业、本领域数据安全监管职责。“通信行程卡”所涉及的用户数据处理,包含电信、网络等多个领域,应由卫生健康、电信和科技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对所管辖领域运营商、服务商的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督促运营商、服务商将数据从各个存储空间、介质中永久性删除,使其不可被再次访问,或者通过技术处理切断信息与个人的关联,并确保不能恢复,并要求其提交信息处理报告,便于有关部门掌握其履责情况。
除了要求运营商、服务商尽快自行销毁处理“通信行程卡”相关用户数据外,相关部门还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处理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加大异体监督力度,防止出现运营商、服务商为了自身利益所需,对用户信息没有做到“应销尽销”的现象,通过加大过程和结果监管力度,确保“通信行程卡”用户数据销毁无死角。
未来,随着疫情防控举措的不断优化,可能会有包括健康码在内的更多“码”退出历史舞台,与之相关的海量用户信息也要同步退出。此次对于“通信行程卡”用户信息的销毁,可以作为未来相关工作的参考模板,不仅能有效做好善后工作,也将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保障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毕舸(财经评论人)
编辑陈莉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