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数字:中国信通院孙克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

时间:2023-01-08 12:45:18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中国信通院孙克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希望以下中国信通院孙克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的内容对您有用。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23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主论坛在京举办。

在报告会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领域主席孙克作了《数字经济构筑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 工业经济打造结构升级的关键动能》主题报告。报告综述了数字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数字经济政策抓手不断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速成势、制造业比重首次回升三个热点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将提升至约3.5。

发展综述

当前数字经济和工业经济成为支撑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我国宏观经济稳步向好,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数字经济是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2012年以来,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数字化投入对经济贡献度持续提升,经济增长主要来源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另一方面,工业经济成为结构升级的关键动能。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低技术制造业占比降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第一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和普惠共享的发展新阶段。预计到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将提升至5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回顾过去十年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0.9%提升到39.8%。预计到2022年,数字经济占比将超过41%。

孙克指出,数字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深化应用主要是指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消费的重点从消费转向生产领域。规范发展是系列的监管政策倒逼行业的规范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鸿沟正在逐渐缩小,东部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占比6年间下降了1.4%,而中西部地区提升了1.4%,数字鸿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弥补。

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8年之前,服务业数字发展是主旋律,占产业数字化的比重大幅度提升,一度提升到75%左右。第二个阶段2019年至今,工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渗透率由26.8%提升到29.8%,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两股力量成为双引擎,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从整体效率来看,从2002年,我国数字经济的整体效率大约是0.9%左右,2022年提升到3.0左右,约有200%的增长。分行业来看,2017年之前,数字技术对服务业效率提升更大,消费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7年之后,工业领域、产业领域效率提升更加显著。2017年是数字技术对工业、服务业效率提升的时间节点,未来产业型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具有更大的空间。

第二是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充分发挥经济压舱石的作用。近10年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过去10年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是6.3%。在2022年,工业经济再次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随着疫情、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前三个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3.7%。

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结构方面,制造业的结构在不断的优化,表现在在低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在下降。从2002年到2020年,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占整体制造业的比重从37%下降到32%,中技术制造业比重从25%增长到30%,高技术制造业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

孙克坦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中高技术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说美国,高技术制造业现在是48%左右,德国的中技术制造业是42%左右。”

在主体方面,我国企业表现良好。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头部制造业的数量在增加。头部制造业的总营收创了历史新高,我国制造业上榜企业总营收达到了4.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是美国同期的1.3倍。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大幅度的提升,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榜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9%,上榜企业利润总额增长幅度高41个百分点。制造业发展明显优于其他领域,展现出良好韧性。

热点分析

热点一:数字经济战略加速落地,政策抓手不断创新。我国数字经济经历一系列引导之后,加速落地实施。数字经济由单部门推动变成多部门协同发展的态势。在国家层面,建立了20多个部委协作发展的部级联席会议机制。省市层面,通过数字经济联席会议、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等跨部门形式,探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在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有两个主要的特点。特点一: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成为引领数字创新的重要载体。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是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抓手,也是引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载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相关政策正在完善。二是数字经济产业数量在持续增加,已经超过了250家。三是区域均衡发展,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呈现了齐头并进的发展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考核评价成为地方推动数字经济非常有效的手段。数字经济考核纳入多地的考核方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有22个省市将数字经济的考核、评估、监测纳入到政策文件,并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部分,比如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

2022年各地在推动数字经济的考核工作落地实施,很多省市政府和重点行业头部企业都将数字经济纳入考核。

特点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速成势。在数据存储量方面,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存储数据最多,第一产业较少。从密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密度最高,是第一产业的3.5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最高。从数据经济贡献度来看,数据驱动经济增长能力初步显现,尤其是第三产业,数据经济贡献度为1.07%。

对此,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方面是数据交易市场形成了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市场。一方面是场外交易需求旺盛,占到总交易规模超过95%。场内交易主要表现是交易所在不断的壮大,实际运营中的交易所目前是24家,6家正在筹建。

热点二:数据基础制度在加速构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数据分配、安全治理四个方面的数据交易制度。在数据产权制度方面,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实践,未来有两个着力点,一是以公共数据为引领,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授权运营。二是以数据登记为手段,推动建立数据使用权、持有权、经营权产权运营权等产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

在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方面,场内重发展,比如贵州大数据交易所首发的数据交易规则体系。场外重规范,国家和省市的最主要的文件还是要提出要严厉打击数据黑市等等违法犯罪活动。在数据收益分配和数据治理制度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作用。在数据治理方面,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设计数据条例、数据官等制度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热点三:制造业稳增长措施加力显效,比重首次回升。制造业在加速恢复,2021年全国制造业产能综合利用率达到7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上年增长34.3%。另一方面,疫情对服务业冲击较大。其次,我国制造业的比重远比西方国家高。

孙克指出,这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的扶持,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国家和地方都在加大力度扶持,比如国务院印发了一揽子政策通知。面对突发事件冲击,我国从政策、机制、服务等都方面发力,加快产需联动畅通生产循环。2022年4月以来,吉林、上海等地加快畅通物流有效运转,工业生产快速恢复。

另一方面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幅度提升。从狭义的生产性服务业来讲,我国要高于美国不少。我国在经历十年下降之后出现触底反弹,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新引擎。2002年到2022年,我国制造业占比31.7%下降至26.2%,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19.3%增长至30.9%。生产性服务业已经超过狭义制造业,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展望

展望一:数字经济开启量质齐升的新十年,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新十年的发展大幕开启,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到2032年,将超过100万亿,十年间增长将超过50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整体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将提升至约3.5左右

展望二:供需两端发力,工业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不改。一方面,供给体系质量提升。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将会不断的升级,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数字技术将加速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区域协调方面,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龙头带动深度融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集群发挥产业创新策源地、优质企业集聚地等作用。

另一方面,需求结构升级。需求端消费将加速升级,线上消费、绿色消费、新业态将持续涌现,升级消费和汽车等大型商品消费空间将持续扩大。装备制造业投资将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高水平的开放,贸易投资的合作质量进一步提升,东盟区域区域一体化效益将加速显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