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快评丨恋人共还的“连心贷”,考验的是恋人还是银行?,希望以下快评丨恋人共还的“连心贷”,考验的是恋人还是银行?的内容对您有用。
恋人共还的“连心贷”,既考验银行,也考验恋人。问题是,人性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可能经不起考验,而一个经不起这种考验的产品,往往也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考验的
2月22日,有市场消息称,农业银行近期针对雄安购房者推出新的商业贷款产品“连心贷”,主要以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有工作人员表示,已有员工看到相关文件,但目前尚未出台具体操作细则。第一财经致电农行客服电话,一工作人员对此表示,确实有该产品。
“连心贷”引人关注的焦点有二:一是如何界定男女朋友关系?二是万一两人“不连心”了,分手了之后怎么办?这样的考虑,既指向一款商贷产品的合理性,也指向世道人心纷繁复杂的一面。简单一点,这款产品经得起人们的检视和考问吗?
设法扩大共同放款人范畴,是一段时间以来的突出表现。百岁贷、接力贷、合力贷等的应运而生,无不如此,“连心贷”不过是此轮新品风潮的又一朵浪花而已。银行为了刺激潜在的增量型客户,为了给自己增收,简直操碎了心。
在商言商,银行推出一款贷款产品,成与不成,原本是它自家的事,按理说旁人无可置喙。但此类碰触感情的产品从来就不只是金融产品,而是牵动着世俗心理和伦理情感、带有“社会实验”性质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一款金融产品能否立得住固然是一个“存亡”课题,是必须首先考虑到的,但由于其在广泛的范围内关涉个体利益诉求、社会观感,因而也无可回避地成为颇为严峻、骨感的考验——恋人共还的“连心贷”,既考验银行,也考验恋人。
问题是,人性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可能经不起考验,而一个经不起这种考验的产品,往往也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考验的,可能成为一种令人侧目的四不像产品。
近日一则新闻可作为具体分析的案例。据报道,吴某母亲为促成婚事曾向儿子女友戴某转账382万元用于购房,吴某出轨并于原定领证前夜单方面提出分手。吴某起诉戴某,称母亲向其转账382万元,应享其购房的部分份额,戴某则称这是赠与行为。法院认为,从转账的时间和数额来看,转账行为与购房紧密联系在一起,故认定此382万元转账应系对购房之赠与,房屋为双方共同购买,双方未结婚,不审查出轨过错。判处涉案房屋由吴某占有52.78%产权份额、戴某占有47.22%产权份额。
这一案例清晰表明,恋人之间的共同买房、共同还款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感情破裂,“连心贷”就可能会瞬间爆裂出各种纠葛和风波,令共同贷款人陷入更深的利益和情感淤泥中。
应该看到,“连心贷”在设计上就没有排除因缺乏权威标准界定“恋人”所带来的麻烦,只不过目的性很强的这款产品,有意无意回避了这一处“暗礁”,把更大更多的问题让给客户扛。不仅在这一点上如此,对恋人关系破裂后如何处置缺乏风险干预,也如此。
说白了,银行笃定的是,既然是恋人共同还款,即使出现恋人变陌路人的情况,对有着契约背书的产品而言,“共同还款”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这意味着两个个体依然需要为当初的“头脑一热”买单。这种安排,本就大大降低了银行方面的风险,却隐性增加了贷款人的风险,甚至使得贷款人“欲罢不能”、越陷越深。公平性如何,就不用多言了。
虽然说在规避风险的问题上,很多贷款产品都是这样设计的,但以考验人性、社会关系为基点的产品,尤其需要审慎和自律。看上去银行方面可以高枕无忧,但一款产品若是始终风波不断、风评不佳,最后又如何自处?
2021年,九江银行曾推广“彩礼贷”,申请条件是“22周岁以上、连续工作时间有一年、情侣一方为行政事业单位”,但旋即发布致歉声明,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停职处理等。殷鉴不远,那些立志创新、剑走偏锋的银行可是要多掂量掂量的。
“连心贷”并非没有善意,实际上,将贷款人“组合”起来,共同承担压力,令一些本来无力买房、贷款的人获得了一条迂回前进的路径,但想法虽好,也要科学地、理性地权衡得失,多为客户想一想,不能冲动。近年来,“墓地贷”“结婚贷”“整形贷”等多种新产品问世,皆打着“创新”旗号,然而,一旦一款产品被群众视为奇葩产品,“创新”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连心贷”,三思可好?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