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诗集:写童诗若烹小鲜

时间:2023-02-26 18:45:25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写童诗若烹小鲜,希望以下写童诗若烹小鲜的内容对您有用。

吃荆芥的猫.jpg

■闲读 《吃荆芥的猫》

◎ 冯杰/著海燕出版社

·陈霖东

海燕出版社又出诗人冯杰的童诗集了。

记得三年前,我刚走上儿童文学写作之路时,冯杰老师送了我一本他的童诗集《在西瓜里跳舞》。在此之前,我几乎未接触过现代童诗,阅读过程中,我惊叹于童诗竟然可以这么写,如此有趣,有情,有韵。毫不夸张地说,那本童诗集直接奠定了我对现代童诗的审美,也深深影响着我的童诗创作。

此刻,我又有了一份美味的,可以时时咀嚼回味的精神食粮。翻开这三本诗集,扑面而来的是乡野的风,是混合着西瓜的清甜和野花的馨香的风。童年里那只调皮的布老虎还在,那片灿烂的,引发无限遐想的星空还在,蟋蟀依然吟唱,公鸡忙着啼鸣,牛还是不爱说话……时光在流逝,那些飘荡在乡间的珍贵记忆在诗行中闪闪发亮。

有趣,有情,有韵,是我眼中冯杰的童诗“三美”。冯杰善于捕捉常人不易察觉的光亮,并用新奇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一抹别致的景色。在他的眼中,闪电的胡子是白的,白胡子飞翔在天上。乡村雨后的鸟声是甜的,真想把鸟声拌拌搅搅当糖水喝下。十五和十六的月亮都太肥了,太肥的月亮超重,穿不上嫦娥姐姐的衣裳……普通的字和词,经过他的手,面孔新颖,自成一体。但不止于此,他的童诗还讲究韵律美,这或许是从中国古诗中吸收的营养。诗歌是要诵读的,不仅要有情有味,也要读着舒畅。冯杰的童诗生动诠释了诗歌是高级的语言艺术形式,趣味有了,情致有了,韵律有了,意境有了,诗性有了,该有的都有了。

诗人冯杰也是画家冯杰,诗书画兼备的才情使得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作品的配图,不必担心图不达意,也不会担心图文有隔。读着诗,赏着画,诗画结合,本身又构成一种新的作品形式,这绝对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体验。《狼牙棒的故事》里,黄瓜长得鲜嫩,掌上却悄悄带刺,是乡村孩子们游戏中的道具“狼牙棒”。如此奇妙的想象令人捧腹,再观画作,一根根青翠的黄瓜直挺挺地挂着,周身点满了胡子茬般的小刺,乍一看,还真像狼牙棒呢,但却是可爱有趣的狼牙棒。《红枪会》里,红枪会就是辣椒汇集的小红枪,画作中一根根尖细的小红辣椒汇聚在一起,就像是一杆杆红枪紧密地摆放着,给人的直观感受便是够辣,够有劲儿,不由得你不信,它们真的是“红枪会”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冯杰老师的诗配画就像是饺子蘸醋,单吃饺子,美!蘸上醋,鲜美!

童诗自然是写给儿童的,但童诗不等同于幼稚,不是故作天真,也不是矫情做作,而是以一种真诚自然的状态,走近孩子,细心观察和孩子在天性上最接近的泥土、植物和动物。用冯杰老师的话说,“孩子的本性就是接近大地……我写的都是一些纸上的童话,想让孩子们踩着文字,从这里进入另一种乡土”。

在诗集中,我们可以品尝到那只包裹着新鲜诗句的粽子,也会有感于那只对生活饱含热情的屎壳郎;我们可以跟着蚂蚱一起跳高,也可以跟着高粱一起唱红歌;我们有梦可以敲打,也有满院的月光去怀想……在冯杰的笔下,一朵花就是一座果园,一颗石榴就是一座宝石蜜城。吃荆芥的猫,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清凉,同样,被乡间草木滋养的诗人冯杰,写下的都是美丽动人的诗行。

其实,关于写儿童诗的秘诀,冯杰早有自己的概括:诗句要轻盈一些,透明一些,减肥一些。对我们来说,吃多了重口味的大餐,不妨尝一尝冯杰老师精心烹制的小鲜,绿色纯天然,有机无公害,没有多余的酱料,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巧妙地搭配,创意地组合,给你的舌尖来一次难忘的山乡之旅。这样的美味,吃到肚里才叫舒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